七支净供——回向支 普皆回向——对治怀疑
在开篇讲述之前,我们同样以前行仪轨颂词,引导我们观修七支净供:
汐!
我身分化尽刹尘,
变现无边而顶礼。
实设意显等持力,
供养现有印奉献。
所有三门不善业,
法身光明界中忏。
真俗二谛之所摄,
一切善资粮随喜。
祈允常转三乘轮,
乃至轮回未空尽。
请恒住世勿涅槃,
三世所积诸善根,
回向成大菩提因。
普皆回向——对治怀疑
三世所积诸善根
回向成大菩提因
我们将诸佛菩萨所作的功德、众生所作的善根合为一体,再将自他现在正在作的、过去作的、未来将会作的三世一切功德,为了自己及众生成佛而回向给十方众生,使善根成为获得无上菩提果之因。回向可以对治怀疑。
无论我们广行多少善法,没有回向就无法进入解脱道。而要让所作善根成为圆满菩提之因,回向之力是关键,也就是说,回向时心力要勇猛,心量要大。所以,平日不管做了多少善行,大至几年的闭关,小至念一句佛号,当善行圆满时,一定要记得作功德回向。就像之前所说的,没有回向,善根福报很快就会耗尽,甚至没有机会成熟。比如,当天所做的善根福德,只要发一次脾气就失毁了。
从世俗角度来看,一盘菜如果一群人分着吃,分也不够分;你有几万块钱,要是大家分,也不够分。但是佛法不同——如同灯烛之火,你的这盏烛火可以延伸出一盏、两盏、百千万盏……你手上的烛火还在,但是传递出的火种却越来越多,这样慢慢延伸出去,甚至整个大地都可以被点燃。所谓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小火苗儿可以变成燎原之火势,佛法就是这样,与世间分东西不一样。
作为佛弟子,千万不要吝啬,因为你越大方,得到的就会越多。一盏灯烛,可以点燃百千万盏灯烛;传灯百千万,更可以点燃无尽的火种。类似这种力量,在佛教里要通过功德回向产生出来。即使来了一阵风,也刮不灭这么多灯烛——灭了一批,那边还在燃着。就像我们在山上开法会的时候,这边的酥油灯灭了,用那边的酥油灯点亮,这样延续下去,永远不会熄灭。当你做了圆满的功德回向之后,你的福报也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功德回向就如点点火种传灯延续,会让我们有更大的福报、更大的光明、更大的智慧……所以,别怕做圆满的功德回向。你做了点点滴滴的功德,都要学会马上为众生着想、发愿、发大愿,为了众生做这个功德,你的功德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不可思议。
以菩提心回向
在《智慧海请问经》中说:“回向菩提的功德,在达到圆满究竟佛果之前,都不会消失。犹如一滴水落入大海中,直至大海干涸为止,永不消失。”以菩提心作回向的任何功德,直到成佛为止,善根会不断增长,感受无边的福报。因此,我们以现在的善根为主,再加上三世有漏、无漏的一切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以此善根让他们成就佛陀果位。
不只是想成就佛、菩萨、声闻或缘觉等果位,即使想要健康长寿、少病少苦、青春貌美、财富丰饶等人天果报,都要先把功德回向给十方众生,再为这些心愿而祈求。
有人会把愿力和贪心混淆。学佛人常说“不可贪心!不可贪心”,但不贪心,不代表不可以发善愿。愿力和贪念有什么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
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善根。发愿,是还没有作善根之前,为善根设定的目标;回向,是将已经完成的善根赐予一切众生,或转入完成自己目标的愿力。也就是说,还没有作善根之前的愿力,称为发愿;完成善根之后的愿力,称为回向。
直贡觉巴仁波切说:“二资如意宝,若无发愿拭,不生希求果,故当勤回向。”意思是,智慧与福德二种资粮,就像能满足愿望的如意宝,但若没有以发愿之布来擦拭,就不会产生我们所需求的果报,所以修行人一定要精勤回向。
卡隆巴格西说:“一切有为善法乃无记,回向众生方得广大利。”任何有为的善法,其实是非善非恶的无记法,唯有以菩提心回向给一切众生,并成为众生成就菩提之因,才能变成有大利益的善法。
同样的,如果我们为父母、亲戚、朋友作佛事,或为往生者超度,却不作回向,他们就得不到利益。只要我们作回向,他们绝对可以因为佛法而受益。
广严城的饿鬼众
佛经里,也有很多对亡者作功德回向的典故。以前,印度广严城的居民迎请佛陀第二天到城里应供午斋,佛陀答应了。居民离开之后,有五百个饿鬼来请求佛陀,希望能将广严城明天供养的功德回向给他们。
佛陀明知故问:“你们是谁啊?为什么要把别人的功德回向给你们?”他们说:“我们是广严城居民已经往生的父母们,因为生前太吝啬,自己不布施,也不让别人布施,堕入了饿鬼道。我们的子孙现在要作功德,希望能把功德回向给我们。”
佛陀就说:“那么,你们明天一起来作回向吧!”他们说:“我们是饿鬼,长得非常丑陋,十分羞愧,不敢现身给他们看。”佛陀说:“以前你们造恶业的时候都不觉得惭愧,为什么现在恶报成熟为饿鬼之身,才感到羞愧呢?如果你们不来,我就无法把功德回向给你们。”饿鬼们回答:“那么我们一定会来。”
第二天,当佛陀应供完毕,问广严城的人们:“我可以将功德回向给一群你们看不见的众生吗?”他们说:“是什么样的众生呢?”佛陀马上用神通力召来所有饿鬼。他们一看,全部吓得跑开了。佛陀叫他们回来,说:“你们不要害怕,这些都是你们过去往生的父母和家人,如果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就得到解脱,你们愿不愿意呢?”大家一听,当然都愿意。
最后,佛陀用饿鬼的名义回向:“此施诸善根,愿彼利饿鬼,离饿鬼恶劣,获得善趣乐。”结果当天夜里,那些饿鬼就死了,转生到三十三天。
密勒日巴尊者也说过:“深山中静修的大修行者和世俗中供养的大功德主,两者都有成佛的因缘,这种缘起的精要即是回向。”只要他们修行或供养时都有作回向,两者都会得到同等的功德。
胜义回向
事实上,作回向的自己、被回向的对象、所回向的善根等三者,体性上并非实有;以这样三轮体空、无执着的无相回向,是真实胜义的回向。如果对这三者之一有所执着而回向,则是不清净的,是“具毒回向”。
如《汇集经》上说:“有如食用美食杂诸毒,佛说缘于善法亦复然。”吃了杂毒的美食,一定有伤害,而实执就是毒,如果回向时有实执,就会损害善根。所以,佛陀说缘于善法而回向时,一定要以三轮体空摄持。
但我们是初学者,还没有能力以无分别的智慧作清净的胜义回向,若能以诸佛菩萨的方式作回向,就和三轮体空没有差别。
如《三十五佛忏悔文》说:“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普贤行愿品》也说:“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总之,要让所行的善法变成无上菩提的因,诀窍就是结行回向。所以我们应该修持广大的回向。
常常作圆满的功德回向,将自己的点滴功德放入众生的功德海中,就像传灯无尽,会延续壮大火种的力量——“我们将现在、过去所做的功德,以及未来将要做的功德,犹如十方诸佛菩萨和所有传承上师所做的功德回向一般,我们也尽数将功德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愿他们暂时得到人与天人的快乐和福报,种下善根,因缘福德具足,早日脱离轮回之苦,得到佛的果位!”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