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习禅定,必须先远离两种违缘
禅定,是梵文“三摩地”的翻译,意思是心不散乱,不染烦恼,内心远离尘嚣,安住在清净境界中,也称为静虑。在“戒、定、慧”三学中,没有持戒,就没有禅定;没有禅定,就无法证悟般若智慧。要修习禅定,必须先远离两种违缘:一是,身要远离世间愦闹,舍弃尘俗琐事,断除对外物和有情的贪恋;二是,内心要远离妄念,舍弃世间八法,所思、所修、所行只有正法,不放逸地专注禅修,让心不向外散乱。身外与内心的两种违缘,是大小乘在修习禅定时,都要远离的。在大乘不共的部分,还必须远离自私自利的心态。禅定的本体,就是不散乱。过去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获得禅定的地方,又被称为“寂静处”。很多人喜欢去朝圣,并深感获得灵魂的洗礼与加持。因为佛菩萨或高僧大德所住的圣地,没有世间尘嚣的污染,悠然寂静。当人们在朝圣中,体会他们当时的苦行和精进,向往并追随他们的行谊,就能受到加持力的熏陶,不用刻意也能让贪嗔痴等烦恼淡化。《月灯经》中说:“当你为了修行,朝着寂静处的方向走出七步的功德,胜过在恒河沙数劫的时间里,供养十方诸佛的功德。”现代人在深山静处修行,不太可能做到,但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安排一处适合禅修的环境。重点在于:远离身外、内心的干扰,让心能沉淀下来。如此一来,容易生起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等功德,禅定功德也会自然增长。而当你能追随具德上师系统闻思修佛法,修习禅定,让自己的心越来越安定,慢慢才会有禅定境界:凡夫行禅定、义分别禅定和无分别胜义禅定。
阅读全文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