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我们迅速成就的核心法门——自他交换
在世间,每个人做着不同的工作,辛苦打造所谓现代化的都市,使用的工具、设备都是高科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这些并没有让我们越来越快乐,可以看到,物质越发达的地方,痛苦指数也越高。认为自己活得有意义且快乐的国家,几乎都是人们眼中贫穷、落后的地区或国家,这里的人民,为什么能够感受到快乐?很简单,因为对已经拥有的懂得感恩,懂得知足,同时,他们几乎都拥有信仰。心灵的快乐是建立在信仰上的,不会因物质的多寡而增减。信仰是永无止尽的快乐来源,而世间的快乐都是短暂易逝的。
佛法可以让我们获得永恒的大乐,身为佛教徒,当然也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得到,但仅仅希望他们得到,还远远不够,必须努力付诸于行动。简单讲,如果我们没有缘份互相认识,大家可能还是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佛法,这一生可能也就白白浪费了。也可能有点佛缘,四处参访,但有现在这样长时间闻思、修行的机会吗?不会。值遇清净殊胜的法脉,需要很大的福报和缘份,否则佛陀不会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
如果没有我们前世共同发出的愿力,不可能有这样聚在一起修行的机会。当然,正是因为在如此殊胜清净的传承中,无数高僧大德和众人的付出,才能让善缘凝聚在此刻。从佛陀以来的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的大师,尤其重要的是,佛陀涅槃以后三百年内的罗汉、长老们,以及佛陀涅槃四百年后,龙树大师降临(注:《文殊师利根本续经中》佛陀授记“我从此地涅槃后,经过四百年,将有比丘龙树诞生。寿命长达六百年。”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是佛陀涅槃后约七百年龙树大师降临),引领大乘佛教的盛行,到佛陀涅槃九百年后,无著大师与世亲大师两兄弟的降临,直至八世纪莲花生大师、十一世纪阿底峡尊者入藏等等很多伟大的历代大师们,因着他们深重的悲愿和不懈努力,才能够把胜妙的佛法完整传承至今。这里所说的,是我比较了解的藏传佛教系统。
此外,这些大师背后,又有多少伟大的翻译家们,把不同时代的佛经翻译、传播、推广,付出了无法言尽的艰辛努力,才把佛法延续到今天。直至目前,还有无数人依然在不遗余力地延续佛法慧命。这样的传承和系统能延续至今,是多少大师和居士们无所求地奉献,辛勤努力,是非常赞叹和感恩的。因为没有所有前辈们的付出与奉献,慈悲喜舍的“喜”便无法产生。
人世间的快乐,比如几亿的财富、一栋摩天大楼、几百公顷的土地,这些真的能让人快乐吗?仔细想想,只会增加痛苦,权力也一样。真正让众生快乐的唯有佛法。所以“喜”,是要让使众生能够真实感受到佛法的加持力,透过闻思修持佛陀的教法,学会脱离轮回的方法。虽然不一定能马上解脱,但是最终一定能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喜”。
慈悲喜舍的“喜”,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假如有一天证得佛的果位,这种“喜”就可以永恒的维持下去。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众生脱离轮回,最终得以成佛,以此作为真正“喜”的来源。
有了这样的心态后,若要真正付诸行动,就要学会“自他交换”。别人生病,你一点感觉都没有,就无法真正感受别人生病的那种痛苦。所以,我们修行时就要观想自己——已经活生生地投胎到地狱中,置身在燃烧的铁汁、铁浆中,处于被地狱的狱卒残杀中,这时我该怎么办?如果现在我就是旁生道的众生,也许是一只蟑螂,或蚊子,那我该怎么办?要这样学会交换立场去感受。
在这样观想时,当下就会觉得很悲哀,因为在那样的环境里,不要说修行,就连听闻一句佛的名号都很困难。旁生道中,八哥和鹦鹉可以模仿人类的语言,也许可以念“六字大明咒”、“阿弥陀佛”等佛号或咒语,但也只是重复人类发出的声音,并不知道这些佛号、咒语的意义,无论如何解释,也无法让它们听懂。
人类与旁生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能让自己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增长。为什么人类可以称为高级动物,因为人类有分辨对错好坏,改善提升思维的能力,只要有人教导,我们就能学会,那是旁生道完全做不到的,即使依靠用心念一句佛号或一句六字大明咒,就能解脱,它也做不到,只能无心的模仿。当然,因为念一句佛菩萨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模仿也有功德,但毕竟没有用心,力量还是很微弱。
“自他交换”,是进入大乘佛教的心要法门,这样的念头,哪怕在心中产生一次,很多劫的罪业,当下自然而然就清净了,并快速得到广大的福慧资粮。在修持自他交换时,要练习将自己和苦难众生的处境做交换,当再次换回自己的处境时,就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很庆幸。所以,自他交换的修行,一方面会因对方的痛苦而生起慈悲,另一方面则会非常感恩自己不仅未遭受苦难,而且还能以佛法利益无量众生,因而更珍惜所拥有的因缘福报。
“自他交换”,是修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颂》中说:“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这样无比殊胜的菩提心,以大悲心取受亏损失败,是以悲心缘众生;而以大慈心给予快乐胜利,是以智慧缘正等菩提。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