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陷疑惑,似入“沼泽”,伤了他人,痛了自己

情绪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14:50

一念之力,于我们看似无法触及,但是其会有推波助澜的动力,也会有毁于一旦的迫害力。情绪的力量,不容小觑。我们总是可以明显感知贪心的不满足、嗔恨的愤怒、痴心的迷惘,以及傲慢的高高在上,但是很难去简单地概括疑心的复杂性。如果把贪、嗔、痴、慢比喻成情绪的“小偷”,那么疑心病就是情绪的“家贼”,难防也难以捕捉。

心陷猜疑,那种焦灼和不安的感觉就如同身陷沼泽一般,越是用力,就越会被紧困。心犯猜忌,会让我们自己在一连串的联想当中串习所有的情绪。如果说,贪、嗔、痴、慢的爆发单一而且容易察觉,那么其威慑力与自毁性也不见得持久;但是,内心一旦深陷疑虑,就会伴随五毒情绪同时喷发,这种“辐射”会是持久而不可控制的。

不要简单地认为疑心病就只是怀疑和猜忌。当然,这是最为明显的两个方面,但是疑惑的内心,说它复杂,是因为它会囊括贪、嗔、痴、慢这四种情绪的所有因素在内,而且表现形式是五毒的习性一并爆发。

如果说很多情侣或是婚姻生活中的彼此,当内心缺乏安全感和占有欲同时作用时,会有很多因为猜忌和疑心的吵吵闹闹,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疑心病的表现形式;但是往细致了说,其实在现实生活人与人的交往当中,处处可见“疑”的踪迹。当我们心生嫉妒、想要攀比、愤世嫉俗、嫌贫爱富时,种种世俗心的作用中无处不有“疑”的成分。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喜欢攀缘各种圈子,结交各种能让自己沾边和感觉脸面“贴金”的有志之士、成功人士等等,喜欢炫耀自己的圈子,喜欢张贴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些“疑”的表现,一是在肯定与否定间徘徊定夺自我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在疑惑“物以类聚,人与群分”的可靠性。

内心的疑惑一旦爆发,猜忌地疑神疑鬼之后,就是贪心、不满足情绪的连接,因为我们想要确定自我的存在感与价值,猜忌就是不安全感被撼动的起初,之后我们想要更加稳定自我的安全感与存在感,这其中就是贪心不足的表现。之后我们会想去稳固这种不安全感,不被撼动,就会表现出无比的嗔怒来引起对方的重视,尤其是我们最亲的人,之后又会继续演变成痴心、迷惘的彷徨,如果可以缓和,那么还算好的,如果彼此间的关系已经无法扭转了,那么彼此的傲慢心理就会作用,关系就会决裂或是对立起来。

很多亲人、朋友、情侣之间的关系,能从亲密无间发展成陌路之人,都是因为疑惑的内心引发的五毒情绪一同上演,最终不欢而散的。疑惑的心毒,真的会让人有心陷“沼泽”般的苦不堪言,不仅伤害他人,还会痛了自己!

不但人与人的交往中会存在“疑”,其实,只要我们还身处轮回当中,烦恼习气并未被全然净化,那么疑心病绝对是我们需要攻克的一个修心难题,而且防不胜防,它会无孔不入。修行的能力大小,就是要看我们转化“一念佛,一念魔”的念力强弱了。

在佛法里,五毒烦恼习气未被转化之时,它就是肆无忌惮的心魔,但是一旦念头被转之时,我们就不会被烦恼习气所左右、所控制了。

金刚乘的教法当中,把怀疑、嫉妒的本质叫做“成所作智”。因为当我们心生怀疑之时,贪、嗔、痴、慢、疑的习气会一并暴露,而且有怀疑心的人,除了起初的猜疑,如果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就是心生邪见、不信善法、不信因果等等。因为这种极端的疑心,也不相信他人的善心善行,而且会常生嫉妒心。嫉妒心粗重,不但无法随喜他人的功德,还会出言不逊、挑拨离间,甚至批评毁谤,更甚者还会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等等。

我们说,疑心病会是我们内心与情绪的“家贼”,真的是不含糊的。但是,换个角度,如果在闻思的基础上建立正信和正见,那么配合正修行之时,明白怀疑嫉妒的本质是“成所作智”,将怀疑的习气转向自己,把没事猜忌别人的功夫用来时时怀疑自己的身口意是否如法,随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以正知正念行持,就不会偏离菩提正道了。

缺少智慧时,我们就会任凭情绪摆布,无孔不入的疑虑让我们有心陷“沼泽”般的越紧张就越发窒息的痛苦,不仅伤害他人,也让自己苦不堪言;那不如多些祈请与至诚随喜,愿我们大家都能福慧圆满。因为多一些智慧,对于烦恼习气,我们也能多一份转化心念的力量。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