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量、心念、心力

修行的发心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4年02月16日 星期五 13:51

一、心量

有些人认为对佛法不同法门的修持,成就会有快慢之分。其实,快速成就跟慢速成就的关键不在于外相,而在于我们内在心量所发出来的能量强度。心量的大小,决定着成就的轨迹、速度和大小。 

一个刚刚学佛的人,和一个学了几十年佛的人,虽然在学佛的时间上有先后与长短的不同,但在修行的福报与智慧增长上却可能没有高低。如果先学者的心没有常常安住在佛法上,而后学者的虔诚心与慈悲心极为强烈,后者的成就将会超出前者。

再者,要真正圆满出离心、虔诚心、慈悲心,以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仍需要足够的智慧来双运,才能真正获得成就。

简单来讲,如果要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因为我是佛教徒,所以愿意接受佛陀、佛法和僧众的保护;因为愿意接受他们的保护,所以当然要追随着他们来努力学习,首先不可以去伤害任何生命,这是重要的戒律。

因为没有伤害其他的生命,我们的心自然而然就会为别的众生着想。一旦拥有了为别人着想的心态,我们所有的福报,不需要特别去求,自然而然就会增长。

智慧也是一样。如果对每个众生都有平等看待的心态,智慧自然就越来越往上增长,“我执”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我执”,是无始以来过度执着自己的“我慢”在主观意识主导下产生出的巨大执着。

如果现在能以众生的利益为前提,自私的我执就会不断被破除,理解无我境界的时刻便会非常迅速地到来。当你达到“人无我”的境界时,“法无我”也就随之而来,达到这两个无我境界的智慧后,再具备前面所讲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等慈悲力,就是佛讲的悲智双运。我们有了虔诚心、出离心,再加上悲智双运的福报,一个人要了脱生死就有希望了。

二、心念

善与恶的分别,不在于外在形象的好坏,也不看外在供养或布施物是否贵重,而是决定于内心的动机,即心念的造作非常重要。

身体上或语言上造作的一切善与恶,大部分是以心为主导的。当主导的心以极度的贪、嗔,或是在无明的状态下造作,恶报就很大。但如果是以善良的心念造作,则会产生福报,善念越大,福报就越大。

如若心念是善的,但身体跟语言所做的却为自他带来了伤害,算不算罪过呢?当然也是罪过,但因为身体和语言的罪业可以藉由心来忏悔,所以比起心所造作的罪过就会小。

如果是身体和语言造作了善,也不及心所造作的善业福报大;如以心来造恶业,就算表面露出笑容,嘴巴里说着甜言蜜语,却掩饰不了内在的嗔恨心在造恶业,这个罪过也是很大的;如果心念上并没有任何嗔恨,外在显露却是一种嗔相,让人感到恐怖,这个罪过会比较轻。如果是以慈悲心,为了不让他众受到伤害,或是全心全意为了对方好而显露出恐怖相,不但没有罪过,而且是有功德的。

三、心力

当一个人具备愿意为一切众生付出的思想后,首先获得净化益处的是自己。虽然这个人的实际能力有大小,说让他度尽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看似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付出清净广大的愿力,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做,就已经是在行菩萨道了——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一个热衷在世间无私付出的人,就是凡夫菩萨,和真正的菩萨当然还有所差别。真正的菩萨是众生需要什么,他就可以施予什么,施舍出去的任何东西,只要发愿,很快又会还原,对菩萨来说,不会有任何缺失。

比如,佛经里说,只要众生在危难之时有需要,菩萨愿意捐他的头给众生,但这对菩萨们并没有伤害,因为捐完后再发愿,头又复原了;有人需要菩萨的手,捐了手他也不会痛苦,因为他那大无畏的心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而且发个愿,手又完好如初了。

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若有人要我们的头、手,是无法复原的,也因此很多人会痛苦、后悔;如果后悔了,菩提心就在退失,对自己的慧命就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所以行这类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菩萨道,在凡夫中是没有教导的。

我们要不断观察自己的心力,力所能及、无愧于心地去付出,如此不断增长菩提心,已是非常难能可贵。如果观察到自己的心力不足,就要给自己鼓励,不要让自己退失对于珍贵信仰的信心。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