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发心的种类

修行的发心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4年01月26日 星期五 19:07

发心,就是在纷杂众多的分别念里,引发出特别的念头,也就是动机。发心分为不善、无记、善的发心。

(一)不善的发心

不善的发心,包括救畏的发心和善愿的发心:

1. 救畏的发心

有些人遇到苦难、病痛和障碍,才寻找佛法来寄托。这是为了脱离病魔苦难,是求助庇护的动机。以这种发心学习佛法,不管修什么法,也仅止于救离这些怖畏,将学佛的定义局限得太小,受益有限。

当然,如果没有感受到痛苦,大多数人也不会学佛,所以祈求脱离痛苦是很自然的。我们反而要感谢病魔和苦难,让自己有机会进入佛门。但要知道,人生还有生老病死的种种束缚,只要这种束缚存在,一定还会在轮回六道中受苦。这种动机属于学佛的初期阶段,如果练习将心量放大,会更加受用。

2. 善愿的发心

有些人学佛,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或祈求事业顺利,想依靠佛法得到今生的利益,称为善愿的发心。这种祈求好报的心态并不究竟,是用珍贵的佛法来交换世间利益,如此一来,再如何精进修持,也无法从轮回解脱,属于不善的发心。

我们也要反观自心,是否执着世间法而修行。我们知道,世间没有永恒的人事物,生老病死和荣华富贵,本是无常。无常来得很快,一切都会变化消失。所以,不要为了今生的痛苦和快乐来修行。

(二)无记的发心

有些人学佛求法,没有什么追求的目标,没有善的动机,也没有不善的念头。巴祖仁波切说这种无记发心,连播下解脱的种子都没有,也有上师说没有善恶的无记发心,只能播下解脱的种子,无法真实解脱。

(三)善的发心

善的发心,可分为小士道、中士道和大士道三种发心。

1. 小士道的发心

害怕死亡以后,堕入地狱、饿鬼、旁生道等三恶趣,受到种种恐怖的痛苦,而希求来世能脱离三恶趣,获得人天善趣的果位。这是为了来世的福报而修行,也是希求个人利益的自私心。其主要修法是断除十不善业,行持十善业。最高的成就,是得到轮回中的人天福报,无法脱离轮回,称为人天乘。以这种自私自利的发心,即使持守出家戒律,所修的是小乘直至大圆满之间的法,都是获得轮回三善趣的因,而不会成为证得佛果之因。

2. 中士道的发心

有些人学佛修行的发心,是因为厌离六道的痛苦,而追求自己能从轮回解脱,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修行,这是小乘的发心。小士道人天乘,只能见到三恶趣的痛苦,但没有认识到六道都是痛苦,而向往三善趣。中士道的小乘行者,了解六道都是痛苦的自性,希求自己一个人解脱,但这也是自私自利的动机,即使修持从小乘到大圆满之间的法,都算不上是大乘佛教徒。他们获证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也无法成佛。这种发心,比小士道更广大,但比大士道狭小,所以称为中士道的发心。

3. 大士道的发心

这是深刻体会六道众生受种种轮回之苦,心怀大悲,所以,学佛求法的动机是希望一切众生永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佛果而修行,也就是具足悲智的菩提心。这是大乘显宗和密宗的共同发心。而三要行中的前行发心,就是排除无记心、恶心、世间善心、只求自我解脱等不良心态,生起菩提心。但真正的菩提心,不是口中说说的口号,也不是心中随意想想的念头,而是清净真诚的心愿,这必须依靠清净传承的方法观修才可能真正生起。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