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后,只要习气比之前有所改善,就是一种成就

烦恼的转化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3年06月22日 星期四 21:05

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佛?”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成佛,就是慈悲和智慧显露至最圆满的状态,是真正的永恒大乐。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学习他如何从凡夫到成佛的方法,开发我们本具的慈悲与智慧,并帮助他人达到这个目的。

对世俗人来说,悉达多太子当初离家出走、放弃王位等决定,都是叛逆的行为,但最后他了悟生命的真谛,找到脱离苦海的方法,也把方法教给人们。从世间角度来看,释迦牟尼佛做了八十年的好人,一生都在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要“学佛”,就要从成为一个好人开始。

佛陀传下了《大藏经》,高僧大德也不辞辛劳地讲经说法,就是为了让我们干涸的心田,得到佛法甘露的滋润,改变不好的习气。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修心,而心是最难改变的,特别需要持之以恒。

常有人误解,以为只要学佛了,思想和言行就会像佛菩萨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果真如此,要了脱生死也太容易了,高僧大德也不必一再叮咛劝说,不必辛苦地讲经说法。或是一听说对方学佛,就期待他凡事不计较,像弥勒佛一样,事情对了要笑眯眯,错了也要笑眯眯。这是绝对不行的,因为慈悲必须具备智慧。如果只有慈悲而无智慧,不但我们容易犯错,也会纵容别人做坏事。毕竟我们是在世间生活,对于是非善恶,还是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然后在慈悲的基础上,做出恰当地应对,这才是对自他都有利益的慈悲。要做个有智慧的慈悲佛教徒。

虽然我们不可能一学佛,就一点习气都没有了,但多多少少都会改变,就像把白布放进染缸里,多少都会染上颜色。只要有所改善,就是一种成就。比如,本来脾气暴躁,时常生气的人,在学佛之后,生气的次数变少了,持续的时间变短了。本来喜欢斤斤计较,容易嫉妒别人,在学佛之后,变得慷慨,宽宏大量,时常随喜他人。这些就是学佛的成果。

不少弟子的先生或太太不学佛,但常向我告状:“师父,你那个徒弟学佛也两三年了,怎么脾气还是这么坏,坏习惯还是没改?”我经常回答:“你静下心想一想,他学佛之后有没有变化?”很多人都说“有”。我说:“那就对了,因为他还不是佛也不是菩萨,而是在‘学’佛菩萨,有改善就好了。如果你也能学佛,两个人一起改变,那就更好,不要只是埋怨有信仰的那一方。”

当然,每个人的领悟力和因缘不同,改变也有快慢。有人接触佛法之后,在很短时间就判若两人,这种例子我也看过不少,这也是前世善业在今生成熟了,才有这种大转变。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