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智慧,何以见苦、知苦、离苦进而灭苦呢?

积资净障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3年03月26日 星期日 12:50

般若波罗蜜多,也称为智慧度,梵语“般若”,藏语“希热”,汉译“智慧”。此智慧非世俗之所谓聪明也,乃从实相理体所生起之净智妙慧。《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云:“若诸菩萨行布施乃至静虑波罗蜜多,皆从般若波罗蜜多本母所生而为根本。”又云:“菩萨于生死海,以五波罗蜜多而为舟船,载功德宝,要因般若波罗蜜多为舟师,至于彼岸。” 《佛遗教经》云:“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般若波罗蜜多为六度之要,真正的六度,是要证悟空性智慧。六度中,从布施、持戒、安忍、精进到禅定,属于慈悲部分,是方便善巧法门。行持前五度时,必须以般若空性摄持,才称为“度”。因为没有般若,一切作为都有执着分别,就无法到达彼岸,获得解脱,所以不能称为“度”。

寂天大师在《入菩萨行论》说:“此胜诸支分,佛为般若说。”意思是修习前五度,是为了证悟般若空性,或是说,前五度和般若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像沙漠中有六个人,其中五人是双脚健全的眼盲者,另一人是没有双脚的明眼人。想离开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必须依靠眼明的人指引方向,同时依靠双脚健全的人行走前进,两者要互相依存。

以修行来说,具足了方便善巧的五度,才能体悟空性;而要从轮回解脱,必须依靠般若智慧。只依靠世俗菩提心和慈悲善行,无法脱离轮回,也无法成佛,必须证悟般若智慧,才可能解脱成佛。

一地以上的菩萨,入定时,安住在现空无别的境界,而在出定后,以八种幻喻的形式,能圆满一切度。而在资粮道和加行道的修行者,因为还未证悟空性,所行持的六度是相似的六度。 

般若就是智慧,包括闻智慧、思智慧和修智慧。闻和思的智慧很重要,西藏大成就者萨迦班智达说:“没有闻、思,就没有修行。就像没有双手的人,要去攀爬悬崖,那是不可能的事。”有闻才有思,有思才有修,三者是依次修持的。

一、闻智慧

要理解佛法的义理,必须依靠听闻。对于善知识所讲授的佛法,如实地听闻,并正确地理解,就叫作闻智慧。

一般的世俗教育,必须从一个个字母学起,向老师们学习很多课程,才能学到各种学问。同样的,要学习出世间法,理解经律论三藏,也需要听闻善知识的讲解传授,才能明白。

二、思智慧

对于善知识讲解的正法,不要只是听一听,还要重复地深入思考。如果有不懂,就要请问上师,直到完全明白,这就是思智慧。

我们以前学习佛法也是如此。上师早上讲解经论,下午有其他大师兄做助理,再次教授上午的课程,进一步作辅导。到了晚上,自己要重复温习。第二天早上考试时,要依照昨天上师所讲解的来解释。如果不反复阅读,不去思考、深化自己的理解,就回答不出来了。

有不懂之处,就必须请问上师或想办法搞清楚。最不应该的是,听过以后,自认为已经懂了,不再思考,这样听过的佛法不会留在心上。此外,反复深入思考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熟悉经论以后,去批评别人的对错,而是要吸取精华,对治自己的习性,调整自己的言行,这样对我们才有帮助。对于修行的心要和细节没有任何疑惑,这样未来自己独修的时候,就不用依赖他人,能独立修行。

所以,听闻之后,必须一再地思考正法的殊妙,好好体会其中的含义,让义理在自己心中扎根。

三、修智慧

如果听闻、思维之后,对法义没有任何疑问或模糊不清之处,就要扎实地一步步实修。经过长期的实修,证悟空性,现见心的本来面目,就是修智慧。

这种真实的证悟,是修行的结果,只靠研究理论是无法达到的。不要说究竟实相,就算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等道理,也要实际修持,才能有所体会。比如,我们讲解布施的内容之后,大家就要思考布施的意义;讲解般若之后,就要思考般若的意义。不论多久,一天、一个月、一年,能长时间一再咀嚼法味,沉浸在佛法中,并运用在自己身心上,才算是修行。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