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持大乘菩萨道六度之般若智慧

积资净障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0年09月20日 星期日 19:47

在行持六度的前五度时,必须有空性智慧摄持,才称为“度”。度,意思是“到彼岸”。此岸是指整个轮回,彼岸是佛的果位。没有空性智慧,一切的作为都是有执着的,就算福德善业做得再多,也无法脱离轮回。只有证悟了空性智慧,才能断除轮回的因,之后继续修行,空性智慧会逐渐增长,最终能得到佛果。

那么,要如何具足空性智慧呢?首先要听闻佛法,先从了解开始,否则,我们已经习惯了“人我”和“法我”的执着,认为我和外在世界都是实有的。我的家人、我的亲朋好友、我的财产、我的国家、我的世界,都是以“我”为思考核心,这些实有我执非常坚固强大,让我们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只有理解并接受了空性的道理,才能去实修,才可能证悟空性。如果根本不了解空性道理,或是接触了却排斥,那也没用。

佛陀一开始讲诸法皆空时,有比丘无法接受,认为“万法怎会是空无所有呢”,怀疑佛是不是进入无因无果的断空见,就像很多人不了解《心经》产生疑惑一样。我记得有个附佛外道讲《心经》时说:“所有佛教徒都没有理解,只有我才理解了。释迦牟尼佛从头到尾都在讲佛法不存在,轮回不存在,因果不存在。”他把空性理解成“无”的断空,看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胡说八道。很多人也是这样曲解的,认为佛法说的空性,就是一无所有的空无。

其实,“色即是空”,是指万法的本质是空性,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空即是色”,是指因为万法本质是空性。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万法;从显现上来说,因缘聚合就会显现,就是现空无二。在空性中,可以显现为“有”;显现的“有”,也可以消失为空。

就像念珠一样,一百零八颗珠子串在一起,就给了一个总称叫念珠,但若打散了,就不叫念珠了,而每一颗珠子,也不能称为一条念珠;又如军队、人类、民族等概念,都是综合体的总称,并非有一个不变的实体。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即中道义。”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生,空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没有不是空性的事物和现象。既然是本质,所以空性不会离开事物而独自存在,就像火具有热性,水具有湿性一样。我们的精神层面,包括感受和思想也是如此,这即是《心经》说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对于缘起性空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减轻我们的执着,也会加深我们对因果规律的认识。对空性的认识越深,对因果的信心也越强,会更谨慎取舍。

但我们凡夫目前还无法证悟空性,还达不到空性境界。不过,可以练习如梦如幻看待一切,不要太执着。若能练习不执着,去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就是在累积智慧资粮,虽然还不是真正的空性智慧,但却逐渐接近中。智慧,会让我们以大悲菩提心走向中道。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前五度和智慧度相辅相成,福德与智慧缺一不可。只有具足了前五度,才能体悟空性,而要从轮回解脱,必须依靠空性智慧。就像在广阔的沙漠中有六个人,其中五人是双脚健全的盲人,另一人是没有双脚的明眼人。想要离开无边际的大沙漠,必须依靠明眼人指引方向,依靠双脚健全的人前进。只有具足了六度,才能真正脱离轮回,究竟成佛。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