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持大乘菩萨道六度之善巧方便

积资净障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0年09月17日 星期四 15:41

要成佛,必须圆满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大乘所要行持的菩萨道,可归纳在六度中。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等前五度,属于慈悲,称为善巧方便;智慧度,是证悟胜义空性,可以圆满前五度,又称为般若。行持前五度,可以累积福德资粮;依靠智慧度,可以累积智慧资粮。

首先是布施度。布施度,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等。

财施,又分为普通布施、大布施和非常大布施。普通布施,是将一般财物施予众生;大布施,以现代来说,就是布施车子、房子等等;非常大布施,是布施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如手、脚或其他器官。奉献能力或劳力,也是一种布施,不论是做义工,去照顾孤儿和老人,或倾听别人的烦恼,都是布施。生命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也无法重来,所以,愿意付出时间,就是在付出生命,被陪伴的人也要懂得感恩。

法布施,就是宣讲佛法。痛苦是源于无明烦恼,而要消除无明烦恼,最有效的就是佛法。宣说佛法,让人去恶行善,净化烦恼,就是法布施。

无畏施,是众生需要保护救助时,做他们的保护者。放生,是利益最大的无畏施。当然,放生必须有常识和技巧,也要考虑生态环境,要做到让它们不受伤害,也不能危害到其他动物的生存。

愿意施舍的人,会拥有越多。当你愿意倾听,愿意支持他人,愿意分享知识和能力,朋友会越来越多,你也会越来越好,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菩提心就像花朵会吸引蜜蜂,又如磁铁能吸引铁,就像很多有菩提心的大修行者,身边自然会有很多弟子和信徒。

有无私利他的慈悲心,就没有敌人了,因为所有生命都是你要关爱的对象,怎会有敌人?而没有敌人了,永远都是胜利者。

第二是持戒。大乘戒律可归为三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核心是不伤害众生,也就是诸恶莫作;摄善法戒,就是尽力行善,这是众善奉行;饶益有情戒,是尽力去利益众生。也就是说,大乘戒律的重点,首先是不伤害众生,然后在不伤害的基础上,进一步去行持善法,最后做到无私利益众生。

每个国家都有法律,这是为了规范行为,减少伤害。同样的,佛教的戒律,是为了约束身口意,避免造下伤人伤己的恶业。我们不伤害别人,别人自然也会有所约束,彼此会避免很多痛苦。

第三是安忍,包括忍受他人恶行、忍受求法的辛苦、不畏空性的安忍。

这是所有修行中最难修的。寂天菩萨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所有罪业中,没有比嗔恨更严重的;所有功德中,没有一种比忍辱更难修。所以,只要能安忍,功德也会非常大。

寂天菩萨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起一念嗔恨,就会毁坏千劫的善业。就像努力了大半辈子,辛苦赚了不少钱,却在瞬间破产,我们的贪念、嗔恨、嫉妒、傲慢等烦恼,都是心贼,会把辛苦累积的福报,轻易就耗损了。为什么每次修行结束,都强调要做功德回向?因为以菩提心回向众生,善根就存于菩提大海,否则不论做了多少,很容易就会失毁。

要知道,很多伤害并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过度在乎。寂天菩萨说:“在乎者,多伤害。”一个人太在乎太执着,就会处处是地雷,任何人的眼神言语等细微动作,他都觉得是针对自己,遇到一点事情也会一直纠结,有如全身长满了脓疮,别人稍微一碰到,就会痛苦不堪。

有人稍微得罪你,你就紧抓不放,反复回想受到的伤害,内心又苦又累,埋怨全是对方的错。但就算你再累再苦,对方内心一点都不累也不苦,因为事情过了,他就忘了,也可能根本就没想要得罪你,反而是你让情绪不断膨胀,痛苦不堪。到底是谁伤害了你呢?是你的执着伤害了你自己。

一个人有自尊心,就有羞愧之心,有自我检讨的能力,但过度的自尊会变成自负,自负久了,就会为了面子而活。面子是什么?就是膨胀的自我,虚胖到像个气球,轻轻刺一下就破了。所以,它有那么重要吗?有必要为了它,失去那么多善业福报吗?

但我们为了保护面子,总是争强好斗,特别是被吹捧时,很容易忘记自己是谁,为了虚假的面子,会逞强而害了自己。很多事情看淡一点,就不会被“面子”干扰。一些不顺心的小事情,耳朵听了,眼睛看了,从内心飘过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安忍,这些不如意反而是功德来源。所以,我们要学会谦卑,先从小事开始安忍,小事能忍了,慢慢的,大事也就能忍了。

再来是精进。喜欢善法而且坚持不懈去做,就是精进。想要生起精进,可以时常思维善法的好处,以及恶业的坏处。比如,思维皈依、出离心、菩提心的功德,就会心生欢喜,持之以恒做下去。

禅定,就是心不散乱,处于清净状态中。对我们凡夫来说,一件善法能持续做下去,定力就自然产生了。并不是一定要闭着眼睛,以毗卢遮那七支而打坐,才叫禅定。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