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支供之普皆供养之学佛为什么要供养?

积资净障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08:26

第二、普皆供养

不少人感到纳闷:“信佛、学佛为什么还要供养?”知道人类会遭遇困难的主要原因吗?小气、吝啬、自私。为什么一个人会贫穷?因为自私。一个从来不愿跟他人分享的人,谁会愿意和你接触?谁会愿意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不愿意分享你的智慧、能力、财富、时间和爱,就只能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活着。

我们养老院里有一个老太太生病了,管家师父把她送到医院,请她老家的兄弟姐妹过来帮忙,没人愿意来。他们告诉村长说,“这个人和我们没关系。”一打听才知道,解放以后,这个女人喜欢出风头,当了造反派的头头,到处批斗别人。批斗完周边的邻居,又批斗村里的干部,最后找不到人批,开始批斗自己的家人。一天到晚去告状,就为了领个奖状,号称大义灭亲,就去告自己的兄弟姐妹……

她一辈子自私自利,没有一个人愿意跟她接触,晚年没人管了,我们同意她来寺庙的养老院养老。一直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多可怜啊,掉着眼泪跟佛菩萨忏悔。她想跟大家忏悔,也没人要听她讲话了。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你们,为什么佛一开始除了让我们谦虚以外,就是让我们做布施?而且是普皆供养,并不是捐献财物,才叫“供养”,供养也并非是强制性的行为,佛菩萨是在告诉我们:因为有舍,才有得。

中国自古就有积德行善的美德,但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古代先人们多认为开仓放粮才是行善。一方面积德行善,一方面想着光宗耀祖,所以古人喜欢不断将自己住的房子扩大,把宗祠给做大,最好还能多立几个牌坊。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慈善的概念真正得以发扬光大,所有慈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佛教倡导的“布施”,这里面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

古代的人,大多崇尚“只扫自己门前雪,别管他人瓦上霜。”到现在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说法。学佛的人,首先要懂得打破自私自利,那就要以“普皆供养”之心对待众生。上供诸佛菩萨,下施一切众生,都要以供养之心去看待。

如果你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很自私,甚至越来越尖酸刻薄,对周边的人不愿意奉献爱心,无私付出,你自己怎么可能会越来越好呢?学佛的人,现在最起码会认为佛菩萨是比我们更有能力的,可以帮我们出离苦难,所以你看很多寺庙里,信徒们花大价钱烧高香点蜡烛等等,以为这样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护佑和加持,因为能让自己健康长寿,大家也很乐意捐献。但是佛菩萨不需要世间的烟火,他们最需要的是你心中发出慈悲破除自私,让你以这样的热情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其它有情众生。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