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是学到并运用一句佛法,就能让生命快乐无忧

烦恼的转化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9年01月19日 星期六 10:23

为什么要学佛?为了让我们在苦难的娑婆世界里,暂时能够拥有快乐,究竟还能从无尽的烦恼当中得到解脱,成就佛果。如此重要的引路人,就是伟大的佛陀,我们要跟随佛陀,在觉悟的道路上好好走下去。佛法很像做菜时加一点点香料,在生命当中,只要能够将学到的一点点佛法,运用在心灵当中,面对世间所有财富、权利、亲情、友情都解决不了心中最大的迷茫、疑惑、烦恼时,佛法良药,就能给予我们慰藉和庇佑。只要能将学习到的一句佛法,努力思维,随时随地,都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真实不虚。让心在受伤的时候,总是能够找到一味良药;迷茫的时候,可以看到一盏明灯。

我在昌列寺,曾经接待过一批成功人士。国家千辛万苦鼓励他们回国工作,但是面对生活、工作、情感和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与问题时,完全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不知道如何跟同事、领导相处。从一个在象牙塔里,学习了很多文化知识的巨人,变成完全无法面对和处理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人。大家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巨婴。看上去是成年人,但是内心却像婴儿一样脆弱和无知,而他那最顶尖最优秀的学术,只是他所有能力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除了工作以外,普通人都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他们解决不了。当身陷其中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当事者迷。其实,这时候如果能运用佛法,轻轻点拨一下,很快就能想通,找到解决方法。

每当遇到烦恼,情绪开始生起的时候,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想怎么办,大家都觉得自己没做错,这样的事情不应该降临我身上,我怎么这么倒霉,钻进死胡同,当然想不通。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你会怎么开导这个人去面对这件事?换一个角度,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与你我都不相关的一个人身上,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人潜意识里最爱的只有自己,更进一步,如果能把对方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又会如何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钻石式思考方法,就是佛教里面自他交换的法门。

这就是佛教中的自他平等、自他交换、他比自重,面对一件事情,自他是平等的;当换位思考,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当对方比自己更重要,就像父母的面对遇到困难的儿女一样,用这三种方式反复思考以后,心里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答案,这时候,很快就能放下心中的执著,从眼前的困境中走出来,心中的怨气自然就消失了。表面看起来你示弱了,吃了亏,但在此过程中,你的能力得到了增长,有了净化烦恼与困难的焚化炉,而收获的有机肥料,不仅让自己受益,从之前抱怨烦恼的状态走出来,还能利益别人,让事情有个圆满的结果。这就是学佛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

在没有学习佛法之前,当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大家通常的方式,就是靠回忆不断伤害自己,因为不甘心,就会在心里重播被伤害的彼时彼刻,已经过去很久了,还在继续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痛苦的过程。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很受伤。人家伤害你的时候,你确实受伤了,但后面的痛苦,都是自己在伤自己啊。不甘愿的心态让自己舍不得从被伤害的场景走出来,造成后面一系列痛苦的,早已不是当初伤害你的那个人了,是自己恋恋不舍地抱着痛苦不撒手。其实,这就是赖皮。我们如此爱自己,更应该马上放下痛苦,给予自己正面的爱护。回忆痛苦,只能加重伤害,多看美好和快乐的,心才能越来越快乐。放下那些执著,放下心中的自私,多为别人着想,打开心胸,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相互间的赞叹与赞美,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皈依,其实很简单,就是跟随诸佛菩萨学习,让自己的心灵,最终也能达到与诸佛一般无二无别的祥和与宁静,慈悲与智慧。我们所有奉献出去的,未来都会成熟在自己身上,生活本就应该如此,让人心都回归原本的善良与慈悲。

一切外在的良好环境越来越宜居和舒适,本是为了让内在的心灵越来越快乐健康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让灵魂为了外在的物质去服务。尽此一生地付出与劳累之后,还来不及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享受当下的美好就要离开,这样回首往事,发现自己只是做了恶梦一场,那就太不值得了。

当我们这样一群有信仰的人愿意无私奉献,社会就会越来越祥和与安定。要想明天或来世快乐,今天先要快乐起来,否则,今天的不快乐,带到明天也不可能快乐。此生,我们能够快乐地拥有信仰,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做个好人,自然就能快快乐乐过一辈子。今天为明天的快乐做好了准备,如果都能够迎来新的一天,那就随喜一下自己,还有福报能够继续为利益他人而努力生活和工作;如果有一天,当生命走到尽头,我们也早早做好了准备,带着满满的资粮和信心,未来也一定是美好和光明的,就是这么简单。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