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后会对亲人冷漠吗?

修行的发心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13:46

有的人担心,家里人学佛,会对亲人冷漠。就连有些学佛的人,也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亲人越来越冷淡,漠不关心,对他人也不能尽力付出,而是喜欢保持一段距离,并错误地认为,这就是“平等舍”。

平等舍,不是让你变得冷冰冰,对亲人、怨仇之人、一般关系的人都有一种敬而远之、逃避不理的心态;而是让你学会对一切众生平等地付出,为一切众生付出自己“慈悲喜舍”的热情。

一、持平等者除愚痴

对于众生应有的态度,古人比喻为“犹如婆罗门施舍一样”。婆罗门布施的时候,只要坐在他家门口,无论是富人或穷人,他都会一视同仁的平等布施,平等地“热情”付出,对任何人付出的心是迫切热烈的,对任何人付出的行为是平等公正的。平等舍的真义是对每个众生都平等看待,希望他们都能脱离烦恼与痛苦,得到且永远拥有快乐和福报。真正理解了“平等舍”,可以消除我们的愚昧。

如果未能做到平等舍,不太可能做到真正的慈与悲。因此,我们要学会先放下对亲人的贪恋,再放下对仇人的嗔恨,而后能够平等看待,才能对他们产生真正的慈悲。这就是为什么四无量心要先观修“舍”的原因。

二、渐进地练习平等舍

一开始要将不喜欢的人,当成自己的父母亲,偶尔想一想或嘴巴上说说比较容易,真要实践时,会发觉很难做到。因为“嗔恨”会时不时提醒你,这个人对“我”多么恶劣。这时,可以采用渐进的方式练习平等舍。首先,将不喜欢的人,以平等舍看待成是与自己不相关的陌生人,不对他们执着“不喜欢”的想法,让自己减轻厌恶的情绪。当心态平衡掉厌恶的情绪后,再继续观修、实践,从内心真正认同他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因此不管对方怎么坏,都应该对他慈悲。如同大部分父母对表现顽劣的孩子也依旧慈悲对待一样。这样练习平等舍,可以将原本负面的嗔恨心导向善的方面。

三、“平等舍心”对亲仇

从无始以来直至今,我们与众生的亲仇关系,从没有真正的定义。在五浊恶世和末法时代,亲仇之间的关系,会因无常而转换得非常快。如世间亲情越来越淡,为了钱财或微不足道的小事,伤害亲人的例子不在少数。又如许多父母溺爱孩子,子女骄横跋扈,反而成为父母最大的冤亲债主,甚至伤害自己的父母亲。

有种人,你对他好一百次之后,绝不可以对他不好两、三次,因为他会藉由后面几次而对你不满,将之前你对他无数次的好,一笔勾销,这就是亲人和朋友。另一种人,你之前对他不好过一百次,但只要对他付出一、两次,他就会感激不尽,这就是仇人。要满足自己不喜欢的人是最容易的,你平常对他没什么好话可说,有一天你讲了两、三句好话,他就满足了;但是,人们平时对亲朋的好话说得太多了,有天稍微说得重了一点,对方就会受不了,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似的。

昨天是最亲密挚爱的人,今天可能是伤害的最大来源,而且一般会是最深最难以承受的伤害。因为你希望自己曾经的付出,获得回报,当这种希求之心无法如愿实现时,就会感受到伤害。往往这种对亲朋的期望越大,伤害就越大。

所以我们常说,人世间的情爱是执着与无明的爱,这种缺乏智慧的付出,回报常常会是负面的结果。一切关爱的前提,必须放下过度的执着。否则当你看到亲朋等受到伤害或遭遇苦难时,会觉得比自己不顺遂还要痛苦。你因此感受到的痛苦越大,越说明这是真正的冤亲债主;你对他因关爱而产生的痛苦,就是一种还债。

怨仇之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反而会成为帮助自己的大恩人。此外,在修行上,怨仇之人也可能会是个大助缘。很多修行人,之所以能在心灵上进步提升,动力大部分来自那些令自己厌恶的人、事、物或环境。因为在这些处境中,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内心遇到逆缘时,所生起的波浪到底有多么惊人,并藉此作为调伏己心的助缘。

但是,无论是亲人、仇人或者中间者,无始以来在不停的轮回中,一定都当过我们的亲人,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平等舍”对待他们。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