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乃闻思修佛法之基
皈依,在佛教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皈依不重要,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行了,没必要走形式,但一个人如果对形式不在乎,他说心中有佛,也只是一个问号。就像一个人口口声声说:“我是一心一意对你好。”然后行动上却没有任何表示,谁都不会相信的。
哪怕是做一顿饭,既然都是要吃到自己肚子里,何必还要这个菜,那个菜,那么多花样呢?把东西合在一起做一锅吃下去,不就行了吗?嘴巴上虽然这样说,偶尔吃一吃还可以,如果每天这样人们就受不了了,因为还是喜欢菜有很多种,颜色漂亮,味道可口,色香味俱全,这样吃起来才感觉更开心。
所以,“形式”二字,包含了很多实际的东西,皈依也是一样。不仅仅佛教需要皈依的形式,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从小孩生下来后,就要安排带到教堂里,在牧师和神父面前举行受洗仪式,让孩子在接受洗礼以后,成为一个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佛教也一样,如果没有办皈依仪式,你永远只是一个信佛的人,不是佛教徒,这一定要明白。
外道徒跟佛教徒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有没有接受过皈依。
在《律经》里讲得非常清楚,所有的别解脱戒,包括皈依在内,都需要透过具德上师的身口意传授到具信弟子的身口意。所以必须是面对面,人对人。除非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了法师,你可以拿《大藏经》自己授皈依。只要在方圆几百公里以内还有法师,你必须得找这些法师们。因为法赖僧传,殊胜的佛法是由僧人传播的。人们现在可能会想要通过电脑网络,在网上办皈依。依照佛教的教理来讲,这是行不通的,必须是面对面的皈依程序。在《皈依七十颂》里讲到,谁都可以受戒,任何人都有机会受戒,但是一个没有皈依的人,没有任何戒律可言。也就是说,你如果不是一个皈依的佛教徒,闻思修佛法就没有基础,学密法就没有基础,你要出家修行更没有基础,你发菩提心、受菩提心戒也没有根基。就像盖房子必须要打地基一样,皈依是不能不做的。
佛陀讲了外道跟内道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皈依,所以,就算你是心中有佛的人,虽然谈不上是外教徒,但是你还不算是佛教徒。从我们皈依那刻起,才叫佛子,我们才可以姓释迦牟尼佛的姓。就像我们生下来,开始登记户口那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一个中国公民一样,皈依之后,你将成为真正的佛弟子。
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教义教规,依照佛教的教义教规来讲,皈依就是基础。皈依,到底要表达什么?就是这个人愿意接受佛法僧三宝的保佑。我们发誓、承诺,在一个真正的善知识面前,愿意接受佛的保佑,愿意接受佛法的保佑,愿意接受僧人的保佑,这就叫皈依。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