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无望的间隙就是希望

烦恼的转化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1年05月28日 星期五 17:26

讨论到奋斗的本身,往往被赋予的都是不懈努力和积极向上的定义。对于奋斗的践行者来说,奋斗的背后,是蕴含着强大的期望与回馈之意的。常识告诉我们,奋斗的潜台词从来都与野心挂钩,所以,平常心与奋斗之间就显得稍有违和感。

我们奋斗的结果就是希望成为什么,这绝对是毋庸置疑的。想要成为什么,是一种企求互动和外界给予肯定的结果。因为成为什么人物,或是过成了什么生活品质核心的拥有者等等,这些绝对是基于外界给予肯定评价和自我满足感的相得益彰。

奋斗对于我们,在潜意识里的区分,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是,生活就是这么多姿多彩。世间法中有个特点是: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面来袭。这就难免给我们的奋斗之路一点颜色看看,因为我们太希望得到承认,得到肯定,得到认可,得到一切我们认为好的评价,起初对于奋斗之路的自我勉励也是如此。

我们希望世间只有四法(利、誉、称、乐),不要有八法,这种偏执就像我们期望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一样很可笑。所以,奋斗对于我们来说,一开始就建立在强烈的目的性和企求心上,而且如此强烈地希望得到认可,这样的结果,我们可能会获得奋斗努力的良性回馈,但是我们一路走来也会有更多的心生不满,这就不单单指求不得苦。

心生不满就会驱使我们不停取著,而不停贪取和执著,就是一个大写的“苦”字。这也是轮回的本质,心生不满而不停取著。

这样说,也不是完全地否定奋斗的意义。对于生活,我们仍然是需要努力的。如此地“开门见山”,只是为了消减一些我们奋斗过程中的偏执心理,给我们的野心降降温。轮回之心,本身就是盲目的一个同义词。

我们习惯心生一切能使我们“唯我独尊”的幻想。这种幻想坚实而不可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希望与外境的一切产生互动,企求得到满足自我的反馈。就是因为这种足够坚实的对立幻想,而促使我们看不透幻想的虚无。

所以,我们即便说过多少因缘生、因缘灭的道理,但外境对于我们仍然是密不透风的坚实。因此,我们会有非常多的心生不满,这是奋斗偏执心理的副作用,也是轮回之心的写照。心,能生不满,它也能兜圈子。心兜得不亦乐乎,念想就连续不断,妄念也就如此,思前想后地奋斗着,烦恼也就危机四伏着。

我们讨论一个问题的利与弊,不是给予完全的否定也不是偏向于绝对的肯定,这是在培养我们如实地看待问题。如实知见的好处就是能宽慰我们因偏执之见而引发的无穷烦恼,这也是一种加持力。

我们之所以会有很多的烦恼,就是因为有很多想要成为什么而又不能如愿的无望挫败感。因为,世间法运行的法则本来就是这样的无常,但我们期望奋斗的结果往往又贪著一种有常。

我们不识幻象,不识心的作用,无视轮回运转的规则,那么我们一切的奋斗,很多时候都会是无望的结果。

谈过世间法的努力,出世间法亦是如此。如果我们加入出世间法认知的队伍中,很多都是因为我们在世间法奋斗无望之后,尝到心生不满的种种挫败感,因而在出世间法中来平衡内心和寻找引起烦恼的原因,以及能解决不生烦恼的办法。那么,我们也就对平常心这一说不陌生了。

平常心,不单单指一种心态,能有平常心,它是一种伴有觉知而生心的写照。这种心理,是需要经过训练之后,才能保持的一种修心结果。当然,在出世间法的认知及修行过程中,我们同样是需要努力的,但也不是一种奋斗之后能成为什么,或急于见证什么的误区写照。

出世间法中的努力修行,对于我们在世间法中奋斗之后的患得患失来说,基本就是一个以慢攻快的法则。慢下来、停下来、稳下来、定下来……在出世间法中,我们也不是完全地放下,我们也有需要拿起的,但是这有别于世间法。在出世间法修行修心的过程中,我们更多需要拿起的是有正见的觉知,这种觉知会让我们体验当下的每一念。

这种感知当下的觉知训练,就是为了攻破我们在世间法中,因奋斗而心生企图的贪著,以及奋斗无望之后的烦恼重重。觉知当下的每一念,这种平常心的训练,就是我们因心生不满,而努力奋斗思前想后,无法释怀过去,又担忧憧憬未来,且因无望而沮丧,往往被忽视的“当下的希望”。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