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菩萨和佛的发心
一、清净意乐发心
从初地到七地菩萨的菩提心,叫做清净意乐发心。为什么称为清净意乐?因为一地到七地的菩萨已经证悟空性,发心不像凡夫掺有自私自利,除了利益众生的心态以外,没有其他,所以称为清净意乐的发心。这时,就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仪轨来引发,会自然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而且,初地以上的菩萨,已经断除了烦恼障,脱离了轮回,不会再因为业力的牵引而流转生死,有能力直接利益众生。
二、异熟发心
从八地到十地菩萨的发心,叫做异熟发心。所谓的异熟,就是时间一到,会自然成熟。比如,堕地狱的异熟果,就算不愿意接受,时间一到,就一定会堕入;若是杀生,则短命多病的果报,一定会自然成熟。同样的,到了八地到十地的清净三地时,利益众生的发心,就像河水往下流一样,无勤中会任运产生,不需要别人劝勉,也用不着自己时时提醒。之前所发的一切愿力,在此时得以实现,就像秋天农作物成熟一样,是菩萨广大利益众生的阶段。
三、断惑发心
到了佛地,也就是已经成佛,没有任何疑惑,完全断除了烦恼和所知二障,所以称为断惑发心或断障发心。
依五道十地而分的发心,在大乘的修行阶段,会有不同的内在境界,依序可分为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以及菩萨十地。依照修行境界的五道十地来分,菩提心可分为:胜解行发心、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断障发心等四种。一般主要指的是五道的,如果是十地的话,就不包括胜解行发心。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