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 是福

带着正信播种福田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2年01月30日 星期日 13:29

佛教的教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更高层面,也是更全面的“共产主义”。佛教,不仅提倡为“人民服务”,更倡导“同体大悲”,“众生平等”的理念。

我们知道,全人类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地域的人民,无论他或她是什么身份、地位、家庭背景等等,任何人的财富,对于个人而言都是吃不了喝不了的,更不可能由一个人完全享用,所以,聪明的人理所应当懂得把财富回馈社会,大众共享的道理。

人的能力有大小的差别,有福报的人,实际上是收集、囤积的能力比较强,但这并不代表他的享受能力很强。

每个人能吃的就那么一点点,吃饱之后剩下的部分,如果你不跟其他人分享,它还是浪费在那儿,跟更多人分享,只会让你有更多饭吃,也会累积更多的福报。

为什么佛陀一开始就讲“众生平等”?平等,是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喜欢受到关爱,不喜欢被伤害,从这个方面来看,众生平等;但是,佛陀并没有说众生的福报都是一样的。

从人类来讲,福报当然也是有差别的:有的人知识面广,有的人知识面窄;有的人能力强,有的人能力弱;有的人口才好,有的人没口才等等。

从方方面面来讲,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没有一个万能的人。拥有福报的人,要懂得无私付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福报,善用福报和自己的财富,并用于分享和回馈。

假设你是一个很会用刀的人,刀在你手上游刃有余,你应该用刀去切菜,让更多人来吃饭,而不是拿着刀到处砍砍杀杀,想要杀条鱼或者宰只羊。刀,本身没有好坏,拿刀的人却会行善或造恶,这需要大家好好想一想。

很多人都会说“我本善良”,可有时候,“善良”跟“愚蠢”是划等号的。有些人做事说话不过大脑,不喜欢“三思而后行”,他说自己“我很直率”,然后以这个借口去伤害别人,还说“我没这个意思,是你想多了”。

不顾别人的感受,也是一种自私。可自私的所谓“善良”能够为自他带来什么呢?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就要多增长智慧。

从古至今,精于算计并不能获得成功,所有经商取得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恪守商业道德,不必把竞争对手置于死地,不必急功近利,更无须自私到只想一个人拥有,别人不能拥有。

但凡自私的人,很少获得成功,即使成功了,得来虽不易,消失得却很快。

一个人,最好成为懂得无私付出的通才,这个世界,并不是你在某个领域专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如果一个人拥有多方面的基础才华,再明确自己喜爱并坚持的专业,努力奋斗,懂得分享,就很容易成功;就算不能获得成功,还有扭转的余地,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去尝试,路很宽,只要你不自私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佛陀通过自己圆满的慈悲与智慧,告诉我们无私是成就的来源。我们经常做“自他交换”,去了解别人,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随时都可能生出的“不正念”逐渐熄灭。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