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如幻地看待一切,不是说说而已

烦恼的转化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12:22

我们对于现象界的认知,是停留在一种坚固而不可动摇的状态当中,类似于“非无即有、非有即无、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等等,有一种可能就不会有另一种可能,有了一种肯定就一定会存在反向否定的二分法中。这种固化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无明的一种具体体现。

无明对于我们来说,是产生苦的根源。一切痛苦产生于无明,是由于这种我们因无知而产生了对于事物认知的偏见和固执。

有偏见,就意味着无法全见,因此也就无法遍知。有固执,就意味着无法圆融无碍地看见事物的全貌以及了知事物本俱的真实义。

苦恼的产生有很多业力的因素,当然也避不开因果的法则。但是,我们对于实际苦恼所产生的认知,在忏悔业力和畏惧因果的同时,更要清楚地去意会:我们所造业的根基在哪里?我们所促成的前因后果又在哪里?——在于我们固有的思维,和对于一切现象显现的执着为实有当中。

修行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作用,不仅是要在我们的心念上作用,更需要从根本上去转化我们的无明。成佛的意义,是对事物究竟本质的觉知。成佛的根本,不是说我们从凡夫摇身一变为不可思议的另一种显现的可能,也不是一种重新建立像“一加一等于二”的概念,根本意义在于内在的发现。发现什么?发现我们对于一切事物显现所持固有和认为一切为实有的颠倒性。佛教的道路也是一条发现的道路,众生平等也并不是一句歇后语。因为,我们本俱的佛性,与已经成就的佛陀和诸佛菩萨们是无二无别,但是由于我们如佛陀般圆满的心性被无明所遮盖,因此执着于一切的虚幻为实有,执着于一切的现象为固有,不愿意承认生灭法的真实,也不懂究竟意义当中的显空无二是什么。由此,我们现在还是凡夫,而且需要不断地在修行的道路上去内化我们自己,这种内化指的是深层次的净化——净化我们的无明,由此才能清晰我们的慧见。

在未遇佛法时,我们的痛苦似乎根深蒂固,因为对于一切现象的认知是坚固不可摧的实有,我们认为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自我更是如此的真实。当坚实的自我每每与坚实的现象界汇合时,肯定有太多不如愿的结果发生。把因缘和合的事物具体化后,当因缘发生改变时,事物的状态也会是不断在更替变化,而且是刹那间的缘聚、缘灭、再缘聚、再缘灭……

在无明的作用下,我们把一切的不真实当作真实,我们把一切的显相看作坚不可摧的实景。遇到佛法之后,佛陀的教言,其实不论用何种方式,都是在一步步地转化我们内在的意识和根本的无明,也是在一步步引导我们通过实修实证,去认知一切显现的如梦如幻。

但是问题是,我们的智慧还是有所欠缺,也就是不够圆融无碍。如梦如幻地去看待一切显现,这样的教言我们并没有少听。可是往往当我们想要去如梦如幻地看待事物,并以此化解我们的深层痛苦时,这句话反而只对我们起到了安慰作用而已,而不是真正被我们潜移默化至心相续当中。其实我们不是真正很懂到底如梦如幻该怎么理解。

我们对于现象界的一切认知,其实并不是现象本身的问题,而是出自于我们对于现象的执着。换句话说,事物如何显现并不是问题,但是我们对于事物显现的执着,让我们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得僵化而不留余地。就像如果让我们去理解空性,有可能就是一种断见层面的认知。认为“空”,就是空无一物的意思,在这种认知上,空性就会落入一种虚无的概念,这也是一种僵化的关系。我们无法深刻地体会“空”就是全部,而一切的现象都是因为具有空性,才有显现为任何的可能。

我们无法体会这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因为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对于事物的执着,而认为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实。因此就不能有余地去体会任何事物、任何现象其本质都是因具有空性而显现的。

我们的困惑来自于,我们把“空性”的理解和现象完全地区分开来,认为现象之外有个空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也无法好好地体会如梦如幻的真实义。佛经里说:“因为有空性,一切方能存在”,“空”就是现象的本质。

空性不是一种“被空、去空、腾空、原来有现在没有”之类的狭义理解。真正的空性,是“空中存有、有中见空、显空无二”的意思。正因为事物都具有空性,才能显现一切的可能。我们对于自我执着的实有,和执着的一切现象界都不具有真实性,不是具体的、永恒的、或有具足的存在性;而正是因为缺乏真实存在,才能让现象无限地被显现。试想,如果我们真如自己认为的那么真实,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长大,不可能变老,不可能有任何的变化。如果我们真的是实有而具体的存在个体,那也不会有那么多情绪的起起伏伏和思想的风云变幻了,因为实有就意味着一成不变。那么变,又是哪里来的呢?

所以,如梦如幻地去看待一切,是对于空性理解的见习和应用。我们说了,佛法的修行,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内部深层次净化我们的无明、心相续,并以此来转化我们的颠倒认知。只要我们还认为现象本自实存,那么我们的心就仍会被无数的意念、正面或负面情绪所占满。我们和现象的一切关系就仍然属于固化的状态。修行中的任何方法,无论用来对治我们何种情绪,最终结果都是要根除我们的无明,也就是我们对于现象执为实有的执着。为了彻底切断这种执着,我们就必须用修行去内化我们的认知,从根本上去认清现象的究竟本质,也就是对于“空性”真正无偏颇的理解。这确实需要我们不断地累积福报,增加我们的智慧,从而才能破除己见的去全知。

对任何一个如佛陀般达到全知境界的人,事物的究竟本质和它们的显现的方式之间并没有矛盾。因为有空性,一切方能存在。看见现象,但不执着于现象,才能使得对于看似显现的现象的觉知仍然持续着,但这种觉知不再被无明——也就是无知的颠倒所扭曲,不再把现象当做本自实存的个体,但它们的究竟本质——“空性”同时也被觉知。佛陀的全知中看见的是显空无二,而我们凡夫的认知中,一切都是僵化的实有,哪怕对于“空”的理解,也会成为一种具体的“空”。所以,如梦如幻地看待一切事物,是我们修行道路中不断内化认知的一个方向标,而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