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能不能证悟成就,与是否出家没有太大关系

关于信仰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0年06月28日 星期日 17:00

释迦牟尼佛的身边,除了罗汉弟子以外,还有很多大菩萨示现居士身,向佛陀学习。我们非常虔诚信奉的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包括一般人说的弥勒佛——其实是弥勒菩萨,全是在家居士的形象。

可能有人以为,地藏菩萨是一个手拿锡杖的和尚,弥勒佛是一个大肚笑呵呵的和尚,他们都是出家人,但这是人们把世间的出家人当作久远之前就已经成就的大菩萨。

比如,现在常见的地藏菩萨画像或塑像是拿着锡杖的出家人,实际上,这是古代韩国的金乔觉王子。王子出家之后,到九华山修行地藏法门,最后成就了,人们把他称为地藏菩萨。但真正的地藏菩萨,在佛陀还是凡夫的久远劫之前,就已经成就菩萨果位,而不是这位金乔觉王子。也有人说,金乔觉王子是地藏菩萨的转世、化身,这样说当然是可以的,没有问题。

那为何释迦牟尼佛都已经成佛了,地藏菩萨却还是菩萨呢?因为菩萨愿力非常广大,为了度化众生才一直没有成佛,而是以菩萨的形象出现。

还有,汉地说的弥勒佛,是一位笑呵呵的大肚和尚,但事实上,他是古代一个成就的出家人,被称为布袋和尚,传说是弥勒佛的化身。所以,人们把一个慈悲的、总是笑呵呵的大肚和尚,当成弥勒佛来供奉。

这就像很多藏族人会把某位活佛当成观音菩萨,某位活佛当成阿弥陀佛,虔诚敬信。如果你问他这是不是真的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没人会这样说,通常会说是佛菩萨的化身,但这并不重要,人们会对这些成就者生起强烈的恭敬心和信心,是由于他们的无私精神,他们对众生的无量慈悲,以及他们利益众生所带来的影响。

这里要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具备无私的大悲心,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不是出家,并不是证悟成就的主要原因。

佛弟子之所以剃度出家,是为了远离红尘琐事,让身心有比较好的修行条件。而且,从守戒、闻思修等方面而言,若有因缘出家修行,是非常大的福报,具有极大的功德。但也不可能所有人一进入佛门都愿意剃光头、穿袈裟而出家,何况佛教也没有这样的规定。

如果剃度出家,精进修行,当然可以成就菩萨果位,就像龙树大师、无著大师,他们被认为是八地、九地菩萨,也有说龙树大师是十地菩萨。但也有像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大菩萨,示现了在家人的形象,长发披肩,穿戴金银珠宝和美丽的衣饰。这些大菩萨的境界,远远胜过出家修行而成就的小乘罗汉。

所以,释迦牟尼佛有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印度语的优婆夷、优婆塞,就是男居士、女居士。只要持守清净戒律,如法精进修行,居士一样可以获得殊胜成就。

如果你是居士,照样可以打扮得光鲜亮丽,可以长发披肩,可以过着一般的社会生活。只要你对这些世间享用没有贪恋,没有执着,每时每刻都想着“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远离所有痛苦,获得一切安乐”,以此心态去做任何事,那你就像观音菩萨一样了。

我们从来不会因为观音菩萨留着长发而感到奇怪,也不会因为菩萨穿戴珍宝和华丽的衣饰而心生疑惑,相反的,菩萨的形象越是庄严,我们越是欢喜。其实,这些大菩萨示现的庄严妙相,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修行能不能获得成就,与是否出家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有无私的大慈大悲,就能成就菩萨果位,这是最关键的。

而要做到真正无私的慈悲,必须证悟空性智慧。因为唯有通达了一切万法如梦如幻,才会对自己毫无执着,完全没有自私之心,也才能够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而且不求回报地利益他们。

菩萨心中所想到的、行动上所努力的唯一目标,就是平等地利益众生。所以,不论有没有出家,只要具备慈悲和智慧,就能成为真正的菩萨,最终就能成佛。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