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忆念苦乐皆为无常的心,心中即蕴藏着佛陀的智慧

阿姜查尊者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08:00

当我们说到应以“当下之法”paccuppanna dhamma修行时,意指任何在心中即时现起的现象皆应审视,并一鼓作气地处理掉。你的觉醒势必同在,因为“当下之法”就是指当下的经验——当中就包括了因和果。“当下”在因和果的过程中介入颇深——你的现况反映了过去所造的因,当下的经验便是果。直至此刻的每一个经验皆是由过去的“因”使然。例如说,走出你的茅蓬是因,坐在这儿的则是果。这因果不断相续便是事物本然的真理。因此,过去所做是因,当下经验则为果。同样的道理,当下作为是未来的果的因。此刻坐这儿的你已经在造因了;过去所造的因将在当下成果,而这些果其实也同时在造就未来果的因。

佛陀认为:必须舍下过去和未来。当我们说舍下时,并非要你排除它们。所谓舍下是指:正念和慧观地专注在当下这一点上。不论过去和未来都是在当下做连结。当下无非就是过去的果和未来的因。因此,你必须彻底的舍下因和果,单单纯纯地安住于当下。所谓舍下,不过是用来形容修行的文字罢了。即便是放下执着,舍离过去和未来后,因果的自然定律依旧存在。其实,你可以管它叫中途站——因果发展中的一部分。佛陀教示,观照当下就能看清那生灭之后,继之而起的不断生灭过程。

当下现起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我常如是说,但大多数人都不太重视,也不愿意落实这项精简教义。一切所生法都是无常、不稳固的。这实在是观想真理最简单、最不复杂的方法。如果不在这点上禅修下功夫,当事物开始示现它的无常变化时,你会因无法明智地对待它而困扰不已。审视这无常的教法能令你对所谓“常”有深入的慧观和领悟。藉由观照无常的事物中,亦可看见“常”。你势必得藉此方法来解释以令众生明了真理。但他们往往一知半解,汲汲营营、浑浑噩噩地度日。说实在的,如果想体会真实的平静,必须将心带到一个全然正念于当下的境界中才行。要告诫自己:在那儿所现起的苦乐,都是稍纵即逝的。能忆念苦乐的皆为无常的那份心,即是自心中蕴藏的那份佛陀智慧。当觉察一切法皆无常时,“法”即在你心中。

所谓“法”者,即是佛。但大多数人都不明白。他们视“法”为外在事相,远在他方,佛陀只是他方之人。如果心眼能透视一切有为法皆是不稳定的,那么,所有因执着而起或因过当珍视事物而生的种种问题将会消失不再。不论我们怎么看待它,这个本具的真理才是唯一真实不虚的“常”。一旦明白这点,既不取亦不着,心就放下了。造成问题的执着消失不再,成就心透彻真理、融于佛法,除了觉悟此真理外,不须再追求其它更高、更深的。如此一来,“法”等同于“佛”,“佛”不异于“法”。

一切有为法皆无常变化的教导是“法”。“法”是“佛”的精髓,别无其它。透过持念“哺哆、哺哆”(觉知者)来长养觉知的便是为了看清楚这项真理。藉持念“哺哆”而达到心一境性时,彻入无常、苦和无我的内观得以增进;而清明的觉醒能领你洞悉事物的不稳定和变化性。你若看清这一点,心自然会放下。此后,当你经验到任何苦受时,你明白那是无常的;当你经验任何乐受时,同样明白那是无常的。如果你搬到别的地方居住为的是希望找个比原来更好的地方,切记,你不一定能找得到!反之,若以为留在这儿最好,同样也未必见得。道理就在这儿!有了内观,便会视一切为不稳定的,因此不论你到何处修行,都不会受苦。想待在这儿,就留下;想到他方,也莫迟疑,不须为自己平添问题;关于正不正确的狐疑不定将从此消失。这才是置正念于当下、止息疑惑的修行方法。

因此,别担忧过去或未来。过去已消逝,不论过去发生什么事,它都已事过境迁了;既是往事,就让它过去罢。未来会发生的,也会在未来消失,所以,也将它放下罢。何必为此烦心?观照当下现起的有为法,觉察它们的迁变和不可靠。当“哺哆”(觉知者)更成熟、更透彻时,便会对一切有为法皆具无常性的核心真理产生更深刻的觉醒。深刻的内观,令三摩地的稳定和平静增强,并且更加细腻。

摘录自阿姜查尊者《倾听弦外之音》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