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律、论及密续的各自对治
有些人对佛教有众多的佛菩萨,觉得无法理解。一个“释迦摩尼佛”,一位“观世音菩萨”不就足够了?为什么金刚乘有如此众多的本尊和护法?因为在法界中,东西南北中的所有方位,都是无边际的净土和佛菩萨,而且一体无别;只是由于众生不同的需求,而假立其名。也就是说,为了度化不同的众生,才有这么多的佛菩萨和圣尊。
同样的,佛法统称有八万四千法门,有人不明白,为什么佛教有这么多法门。要知道,佛陀传下无量法门,并不是要我们全部一一修持,而是应娑婆世界不同众生的习气,为了调伏不同的心念,才有了无边的善巧方便。而针对众生不同的业习,八万四千法门可分为经、律、论、密续等四大部分,主要是对治三大根本烦恼——贪欲、嗔恨、无明等三毒。
一、律部对治贪欲
律部专讲戒律,包括两万一千法门,针对贪欲。例如,比丘戒有二百五十三条根本戒,都是约束外表的行为。此外,还与很多支分戒律,包括走路的举止、讲话的规矩、吃饭的礼仪、与人相处的方式等。
又如“居士五戒”中的“不饮酒戒”,也是要防范贪念造业。因为饮酒会使心识散乱,喝酒过多容易昏醉,甚至做出疯狂行为。虽然平日能严谨持戒,但酒醉就会忘记所有戒律,因而违戒造业。
另外“八关斋戒”的戒律,包括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喝酒、不坐卧高广大床、不能化妆戴首饰香花和不听歌看舞、不非时食等,都是对治贪欲而设的。
二、经部对治嗔心
经部两万一千法门,是为了对治嗔心。嗔心,包括嗔怒、嗔恨、嗔恚等,是烦恼中最严重的。嗔心就像一把火,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可以烧掉我们辛苦累积的功德。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嗔心的负面力量如此巨大,该如何对治呢?对治嗔恨,不像律部以约束对治贪欲,因为强制压抑,只是短暂性的克制,若想从根本上断除,就必须了解嗔恨的来源,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仔细观察,会生起嗔心是因为执着“伤害我的人”“被伤害的我”“伤害之事”等,三者真实存在。这些被伤害的感觉都是源于“人我执”和“法我执”,只要净除了两种“我执”,嗔恨心马上就会消失。
但事实上,凡夫认为“我”是实有的执着,非常难以消除。一个人如果对自身的“人我执”很强烈,对外在的“法我执”也会很强烈,从执着“我”到执着“我的一切”,认为这些都属于自己。因此,只要让“我”觉得不舒服,就会强烈地排斥厌恶,生起嗔心,认为有人在伤害“我”及“我的所有物”。
所以,佛陀在经部讲解空性,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我执,让我们了解“人我执”和“法我执”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所执着的一切是真实存在,还是虚幻存在的。经部里所说的中观,就是帮助我们认识真相,破除执着,证悟三轮体空,这样才能消除嗔心之根。
三、论部对治无明
论部有二万一千法门,对治无明。无明又称为“愚痴”,也就是缺乏了知诸法事理的智慧,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不清楚是非善恶、不知取舍因果、不明白诸法实相等等,都属于无明。人因为贪欲和嗔恨心,不断伤害自己、伤害众生,这些痛苦伤害是什么造成的?就是无明。
为了对治无明,佛陀讲解因果。一般讲解因果,会提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三世因果,将时空范围拉得太广了,人们不易相信和理解。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果关系的循环。例如,努力工作,老板会发工资,这是你辛苦的代价;如果你曾经伤害某人,现在他不理你,这是你先前造了因,现在受到的果。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整个宇宙都在因果规律之中。
论部广述有关佛教的宇宙观和因果业力。什么业因造成什么业果,净化业力的方法有哪些,业力清净以后是什么状态?有关善恶的来源和结果、福报的大小,论部解析得非常细微,这些都不是单凭表相就能判断的。为了调伏无明,就要深入佛法中的论藏。除此之外,论部也详细解释了经部微细的部分。
四、密续对治三毒
金刚乘密续有二万一千个法门,教导如何把凡夫的身口意,转化成佛的身口意,让众生的烦恼转为佛的慈悲与智慧。由果找因,同时对治贪、嗔、痴三毒。
归纳来说,佛陀宣讲了戒律,对治贪;宣讲慈悲心等大乘经藏,对治嗔心;宣讲论藏对治痴,总共六万三千个法门,再加上密续对治贪嗔痴三毒的二万一千个法门,就是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对我们来说,这真是太浩瀚了,即使穷尽一生,也无法完全理解,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佛法的精华。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