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无有是处,别上当!

古代佛教故事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3年07月23日 星期日 16:14

一群比丘向佛陀取得禅观题目后到僻静林子里禅修,他们勤奋努力地修习禅定,不久之后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他们却自以为已经断除一切感官欲望,证得了阿罗汉果,于是就回去向佛陀报告自己已证阿罗汉果之事。

当他们抵达精舍门口时,佛陀吩咐阿难:“请他们先去坟场吧!”阿难向他们转告佛陀的话,他们认为佛陀一切智具足,一定有特别的原因,所以就出发去坟场。当他们在坟场里看见腐烂的尸首时,还能心平气和,但在他们看见刚死的尸首时,惊恐地意识到自己心中仍然有蠢蠢欲动、尚未断除的欲念。

这时,佛陀从精舍看见他们的举动,就放光告诫他们:“比丘们!观看尸首时,内心却升起欲望,对吗?”这些比丘终于察觉到一切感官欲望变化万千、难以调伏,于是他们在摒除一切欲念、净化内心后,彻底明白佛法,并证得阿罗汉果。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傲慢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在所有烦恼中,傲慢是比较难以自我觉察的。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在世间法或出世间法上有一点成就而心生傲慢,不但会如“一叶障目”般看不见自己的缺点,也同样会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功德。这样带着傲慢而修行,在心相续当中,是很难让智慧甘露点滴渗入的,只有太多的“自认为”停留,那恐怕也不是正知见。当一个人出现“我慢”之心时,就会障碍自己的修行,佛法的真正修持也难以被用来对治自身的烦恼习气。越不对治,还越自我感觉良好,可想结果会多糟糕!因此,佛陀在《人有二十难》中的第十二难便说:“除灭我慢难。”

而“我慢”如何能障碍修行,禅宗有一段公案。宋朝时,有位妙高禅师,他修行非常精进,昼夜不息,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久了,难免会打瞌睡。禅师体悟自己生死未了,天天打瞌睡会耽误用功。为了克服打瞌睡的毛病,禅师在奉化雪窦寺后面的悬崖上面找到了一个台子(后人称妙高台),他就在此结跏趺坐,警惕自己别再瞌睡,如果打瞌睡,一头栽下去便是十丈的悬崖山涧,绝对没命。

有一天,禅师忍不住又打瞌睡,结果就这样摔下悬崖。禅师在半空中惊醒,想:没命了!突然感觉有人在半空中将他接住,托到台子上。禅师很惊讶地问:“请问您是谁?”菩萨说:“我是护法韦驮,看你这么精进,特别来护你的法。”禅师听了很高兴,于是趾高气扬,骄傲地说:“像我这么精进坐在悬崖上打坐修行的人,世间还有几人呢?”韦驮菩萨说:“像你这样修行的人,有恒河沙数之多。因你有如此傲慢之心,从此二十世我不再来护你的法!”说完后,就走了。

禅师听了,立刻观照自己的傲慢,顿时惭愧万分,痛哭流涕地忏悔。禅师心想:“虽然没人护我的法,但我还是要继续修行!”于是他又继续坐在妙高台上修行。但没多久,又打瞌睡摔下悬崖去了,他认为这次真的没命了,当快落地的时候,竟又有人双手托着他送上台来。禅师就问:“你是谁?”菩萨回答说:“护法韦驮。”禅师问:“你不是说从此二十世不再来护我的法了吗?”韦驮菩萨说:“我本来说二十世不再护你的法,但你刚刚一念忏悔心起,已经超过二十世矣!所以我现在继续来护你的法。”禅师当下即豁然开悟!

正所谓:“我慢高山,法水不入,德水不留!” 由此可知,盖世功德,一骄便无,若修行人于无形中升起傲慢之心,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极大障碍,终难成就。傲慢之人,如高山不留水,智慧无法在傲慢者的内心永驻,如此只能空耗得之不易的暇满人身,同时还造作下种种继续轮回之因,无有出期。但佛经里也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可见,调转傲慢之业果的方向,是可以通过努力忏悔而改变的。

恶业虽无有功德,但能依恶业了知发露忏悔的重要性,是恶业唯一的功德。当幡然醒悟时,定要努力忏悔自身累世恶业,依此对境转化为积资净障的难得机缘。当业力净化之时,心的清明才会全然显现,智慧的光芒将照亮我们通往究竟彼岸的道路。 

在修行道路上,只要尚未了达与佛陀无二无别的慈悲与智慧,皆要不断虚心学习求教,像诸佛菩萨们一样发出勇猛和有担当的心,且以出离心为基准,以利益六道所有众生的菩提心为妙本,向着证悟空性的目标而精进努力,视究竟解脱为终极目标,脚踏实地,不断运用佛法的闻思熏习自心,将修持的受用融入日常生活点滴之处,时时自我反省,时刻觉知自己的身口意是否有贡高我慢的行为,是否有悖佛陀的教言,如有,则立即对治,不可任其散乱。 

因为,修行进步的征兆之一,是烦恼执着都在不断地减少。既然傲慢是徒增烦恼的根本之一,那与修行的本初只是相背而行。所以,傲慢除了“逞一时之快”,种的还是轮回之因,除此本身无有是处,可别上当哦!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