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古代佛教故事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1年04月09日 星期五 17:23

给孤独长者是佛陀的虔诚信徒,祇树给孤独园即是他为佛陀建造的。他每天前往祇树给孤独园三次向佛陀顶礼问讯,并带着各种物品供养佛陀及僧众。后来,他家道中衰,但因对佛法有信心,一如以往每天持续供养。每当他供养佛陀粗糙食物时,内心常深感歉意,佛陀总是安慰他:“请别为此困扰,只要出自虔诚心的供养,怎会有粗糙或精致的分别呢?”

有一天,给孤独长者家中的门卫看不惯主人的作为,告诉他:“你长久以来一直供养佛陀及众比丘,从不为自己打算,现在才会落到如此穷困。此后不要再供养了,应专心照顾自己的事业,经商牟利,再做个富翁。”给孤独长者拒绝门卫的劝告,就要求门卫离开他家。由于给孤独长者的修持很好,门卫无法抗拒要求只好离开,但门卫无处可去,只能到处流浪,想回去又怕给孤独长者。

门卫因此去找帝释,帝释建议门卫做件善事报答给孤独长者,请求他原谅。帝释说:“去跟向给孤独长者借贷、有钱却故意不还的人要回款项,并挖出他祖先埋藏却被洪水冲走的财宝,还有些无主的财富找来塞满给孤独长者家。”门卫遵照着帝释的话做,帮助给孤独长者再次发达起来。

当给孤独长者知道门卫的所做之事后,便允许门卫回来,并带门卫去见佛陀。佛陀告诉他们:“人可能无法长期享受善业的善报,也可能暂时没受到恶业的恶报,但善恶业报并非不报,只是迟早而已。”

古往今来,顺逆得失皆不离因果。人生苦短数十载,从高官权贵到市井百姓,家财万贯到穷困潦倒之人,无一例外,没有不种其因得其果的。所谓“祸福无门,为人自招”“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皆在提醒世人业因果报皆是由人自取受。

然现今人们对于肉眼看得见的因果定律皆能认同,例如:滥砍林木造成土石松动,倾倒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排放有毒废水污染水源……但对于肉眼看不见的还是半信半疑。

在21世纪,有科学家研究水结晶状态的报告显示:当水接触到“慈悲”“欢喜”“幸福”“鼓励”“感恩”等美好的良性信息时,水本身会绽放出花朵般美丽绚烂的结晶形态;如果接触到负面信息时,水结晶的构造会显得扭曲丑陋、破碎零散,由此可知,用科学方式显示出的因果定律绝非虚构。

世人由于短见,在看到行善之人失败痛苦,作恶之人却快乐幸福,就认为无天理;却不知善者于过去世所造恶业超过现在的善业,因此会贫苦无助,痛苦困难,遭受挫折和种种磨砺,而恶者于过去所累积的善业福报超过现在的恶业,所以才会快乐顺利,荣华富贵等等。这虽是人世间常见现象,然一旦恶业成熟定遭苦报,善业成熟亦必得善报,善恶之果的循环也依善恶之因而循环始末,无有定数。所以,唯有努力持善修身,断恶行善,如此才能彻底脱离恶因恶果。切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