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力量举足轻重,即刻修持,净化语业乃正行

古代佛教故事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14:18

拉鲁达伊比丘为人处世非常不圆融,说话总是不得体——在欢乐吉祥喜庆的场合,他说哀愁丧气的话;在丧葬悲伤的场合,他却反而尽说些快乐幸福的话。最糟糕的是,他永远不知道自己说错话。

有人告诉佛陀有关拉鲁达伊比库(丘)这种表现时,佛陀说:“像拉鲁达伊这种智慧浅短的人,就像公牛,只是肌肉滋生,智慧却不增长。”佛陀接着说,“拉鲁达伊比丘在前世也常说错话。他过去的某一世曾是位农夫,他有两只公牛帮着耕田。在其中一只公牛死时,他非常伤心沮丧,想要请求国王再恩赐他一只公牛。但他的儿子知道自己父亲智慧不高,于是就事先告诉父亲该如何与国王应答:‘国王啊!我有两只牛帮助我耕田,但其中一只死了,请国王再恩赐我一只吧!’但当他晋见国王时,他却说:‘国王啊!我有两只牛帮我耕田,但其中一只死了,请国王也杀了另一只吧!’还好国王知道他说错话,因此还是满了他的愿望,赏赐他公牛。”

言语,通常被用来当成所思所想的表达工具之一。谚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古亦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由此可知言语的重要。而在佛教里,亦将“爱语”列为四摄法(四摄的“摄”字有导引、摄受之义,“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摄受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便法)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修行中的重要作用。

谨言慎行!看似无形的言语传递出去,可以“暖如旭日”,亦可“冰寒彻骨”。虽常有人自认发心良善,所言所行皆为对方着想,心直口快也未尝不可,殊不知口业与身业皆由起心动念而发,善的言语,唯有悲悯、慈爱的心投射而出,善的行为定是追随慈爱的心境。三思而后行!言语一旦说出口,如木留钉痕,再想挽回,都无法恢复如初。

无始以来的业习,使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挑剔出别人语言中的毛病,自我随即快速判断刺耳还是中听等等,强烈的分别念随即而起。须知这时定要特别小心:诚然,说出会得罪人的语言定是自身业力所致,而因听闻对方言语不如已意而深感伤害,同样也是自身的业力所致。如果今生不好好净化挑剔的恶业,轮回流转,来世我们也会带着说话不得体的业习被人挑剔。

如果能心怀慈悲,时时警醒,一定不可用言语刺伤他人,带着爱语自利利他,是我们需当下重视的。《大宝积经》云:“言爱语者,谓于一切诸来求乞,或乐闻法,菩萨悉能爱语慰喻;……言爱语者,于来乞求诸众生所,善言安慰;……言爱语者,方便无断;……言爱语者,常不舍离欢喜之心;……言爱语者,既施财已,重复安处,令住法义;……言爱语者,于一切法功德智慧无所秘惜;……言爱语者,以无染心分别开示;……言爱语者,以微妙音开示正法;……言爱语者,谓所演说利益之事;……言爱语者,所谓尸罗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及以羼底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言爱语者,谓已发行一切菩萨;……言爱语者,为欲成就菩提萌芽;……。”

佛菩萨亦会依其众生之根器,善言慰喻,循循善诱,令生欢喜心与信心,藉由慈言爱语引导众生,欢喜接受佛法并能信受奉行,成就度化众生的目的。然爱语,并非只局限于言语的部分,举凡我们的态度、表情、眼神、肢体动作都可算在爱语之内。只要我们依照佛陀所说之法来做,让内心成为充满慈悲喜舍的柔软之心,对众生充满关爱之心,哪怕是一个微笑或点头,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表情、眼神、肢体动作,都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温暖,这就是慈爱的力量。所以说,言语的力量是举足轻重的,即刻修持,净化语业乃是正行。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