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荡于轮回中的心,像雾像雨又像风

古代佛教故事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 13:04

车匿是陪伴悉达多太子(佛陀成佛前的名字)出离王宫、远离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时的五位侍者之一,当悉达多太子究竟证悟成佛时,车匿也随佛出家成为比丘。车匿虽已出家为比丘,却自认为与佛陀关系密切而顽强、憍慢,心中非常不满舍利弗和大目犍连两位尊者是佛陀的大弟子,不服他们俩人怎有权指导他。

佛陀几经劝诫他的行为,他仍然我行我素,继续毁谤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连尊者。佛陀告诉车匿,非常希望他能亲近并善待舍利弗和大目犍连这俩位卓越的比丘,但他就是不听。佛陀知道自己无法见到车匿悔改,所以在涅槃前夕告诉阿难:「在他入灭后不要理睬车匿,不要邀请他参与任何事物,默摈他。」佛陀涅槃后,车匿领教到其它比丘们对他的态度,因此深切懊悔自己过去错误的言行举止,为此他向僧团忏悔认错,并请求宽恕。从此,他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遵守戒律与指导,不久也证得阿罗汉果。

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一般解释为新陈代谢的作用,究其根源是因为身这个具象的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我们坚硬的骨骼等固体部分由地大组成;血液、口水等流动部分是由水大组成;进出身体一呼一吸的气体是由风大组成;身体的热感则是火大。当四大聚合时即是我们称为身体的构成,但当身体逐渐出现衰老迹象或是临命终时的衰败,也只有四大的逐步分解变化而已。

四大的聚合,构成了我们的根身,也就是身相的框架。 佛陀说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形成的。如果一个人因四大不调而生起大病乃至死亡,则四大和合的因缘便消散,故佛经说:「四大本空」。

但是,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烦恼、快乐等等一切情绪的起起落落,又是因为五蕴的聚合。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蕴」是积聚义,又名五阴。「阴」是障蔽的意思,能阴复佛性也就是障蔽住佛性,而起诸烦恼。五蕴的含义为:

色——即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例如:身体上的皮肤、肉骨、筋、血管等有形可见的,都是色蕴的积聚。

受——领纳,领受的意思:包括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受。

想——是构想,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作种种想。有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想。

行——释义为起诸造作,即由行动去造作善恶业。行所表现的,也就是因为种种的起心动念、由此体现心念所造作的生住异灭的过程。

识——了别的意思,由心识了别所对的境界。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

四大是构成身体框架,也就是根身的元素,五蕴的聚合让四大聚合的身体,才有了精神意识层面的灵动,所以一个血肉之躯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是由于五蕴的和合作用。然而,生老病死,是因为四大由聚到散,人的思维活跃到出现一些思维迟缓等等,是因为五蕴的聚灭,同样,情绪的变化,喜怒无常等等也是缘聚缘灭的道理。那试问,何来的真实存在的“我”?

所以佛经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缘聚则合,缘散则离」,佛陀也因此教导我们要如是观「无我」。四大和五蕴聚合成的,我们称呼为「我」的这个个体是不稳定的,也是不确定的,它不断的在变换和转化。每天我们都会发现身体的局部在发生变化,例如:头发和指甲的生长或脱落;牙齿变的更加松动;骨骼也在发生变化;身体的机能每天都感觉轻松或劳累交替;皮肤也变得更松弛等等——每样东西都在改变,无一不在变化中。

身体是这样、外界的一切都是这样、心念更是起伏不定、变化不定。我们的心并非自我或任何不变的实体,也不是真实的你、我、他。但是它可以运作任何想象乃至促使行为发生。它或许想到幸福、想到满足、想到占有、想到付出、想到挣脱、想到自我鼓励、想到自暴自弃、想到各类事情或状况等等,如此的不稳定却如此的多样。

每个轮回的个体都被这个遮蔽住了佛性的妄念之心,所不断欺骗,它像雾像雨又像风,让我们在苦乐之间摇摆。身体是变化的是不可控的,心念更是如此。从身心的变化中其实就是解释无常最好的例子,另一方面,心的攀缘和执着更是启动轮回的按钮。佛陀让我们认知无常的本质,指引我们从迷妄走向觉悟。他说这是适合所有人的修行之道。

遵循佛陀的步履,所证道的佛陀弟子们,当初都如我们一般是凡夫俗子。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接触时也会有贪、嗔、痴、慢、疑的习气产生。他们与我们并无异同,但是他们借由如理如法的修行修心后,从迷妄到觉悟,由内心的残缺到法喜充满,从而获得内心的圆融无碍。

我们必须了解,圣者们也是由凡夫身而成就的,从他们能真正离苦得乐、了烦脱俗的种种鲜活实例中,就是在给大家信心,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潜能。佛陀说:「在未成就之前,所有众生都由五蕴所组成,有身体苦乐的感受,都有一颗不安定的心,面对外境,都会起爱、憎、取、舍的心」。

成就者们也是从平凡与迷惘开始,在修行的道路上因戒、定、慧将心看护,并一同观照自己的身、口、意和起心动念,努力精进,最终直面本俱的佛性,从而彻底断除烦恼和业力束缚的根源。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受心的鞭策和驱使。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源,然而心又是飘忽不定的。在这个过程中摄受自己的心念,慢慢将其安定,维持正念,将起心的恶念转向善念。如此的慢慢导向,最终的结果便是离苦得乐,脱离轮回的喜出望外。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