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用观照和警觉来利他

顶果钦哲仁波切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5年08月07日 星期五 10:00

简而言之,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所作所为,

时时保持观照和警觉,

自问:“我的心的状态是什么?”

并去利益他人,

乃是菩萨的修行。

每一天,你要去检查你应用教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你多常能够控制你的心,以及你有多少次落入负面情绪的控制。如此检视你的进展,将有助于减少你对今生俗务的执着,增长对教法的信心。

现在,你知道真正的道路位于何处。只要你做正确的选择,不把无价的珍宝误以为是寻常的石头,这条道路一定会带领你通往证悟。此时此刻,你没有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痛苦折磨,是修持佛法的良机。

我们所谓的法(Dharma)是什么意义?在藏文之中,法(音译“却”,cho) 意指修补所有的缺失,带来所有正面良善的品质。在梵文之中,“法”(Dharma)意指“去持有”,即一旦你和佛法结缘,它一定会让你脱出轮回的深渊,带领你通往证悟——如同一条鱼一旦上了钩,肯定不会在水里停留太久。

这个缘不是一个普通的缘,而是甚深的缘。

在此,我们要替《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做一个总结。总而言之,《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的精髓在于,不论你用身、语、意从事什么样的行为,从事什么样的佛法修行,你都应该要以利益无量有情众生为发心。

如果你的发心是出于纯粹的利他,没有任何的自我执着,圆满将自然而然地生起。

这种清净的、利他的发心(菩提心)生起的方式,类似犁土,使土地肥沃富饶来栽种作物。首先,你需要有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获致证悟的发心。

而把《菩萨的三十七种修行之道》付诸实修,将使这种发心臻至圆满成熟。目前,要真正地帮助他人可能超过你的能力范围,但你应该时时把这个目标放在心中。如同朗里•塘巴所说的:

在大乘之中,除了利益众生之外无他。

因此,不要让你协助他人的盔甲变得太小。

菩萨修行的本质与精髓在于超越我执,彻底奉献自己来服务他人。此一修行是以你的心为基础,而不是以外显的行为为基础。

因此,真正的布施是了无执着;真正的持戒是了无贪欲;真正的忍辱是了无嗔恨。

菩萨甚至能够布施他们的王国、生命或配偶子女,乃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丝毫的贫乏感或需求感,并且准备毫无条件地圆满他人的需求。

其他人如何看待你的行为并不重要,你需要的是一个清净的心。举例来说,嘴上说着甜言蜜语,但没有帮助他人的发心,那么甜言蜜语是毫无意义的。

即使是鸟类也能够唱出悦耳的歌曲。如老虎这般的野兽对幼虎表现出慈爱,但那是一种掺杂了执着、有分别的慈爱。那种慈爱不扩及到一切有情众生。菩萨对一切有情众生表现出无分别的慈爱。

你或许传授佛法给成千上万个弟子,从事数千种修行和善行,但如果我执仍然在你的心中根深蒂固,你的事业将永远不会是一个菩萨的事业。

为了做一个菩萨,实现一个菩萨的事业,你必须从内在把自私自利连根拔除,不留痕迹。

从外表看来,印度伟大的悉昙(解脱者,siddhas)大多看起来像是不起眼的乞丐。他们的人生没有充满宏伟眩目的善行。但是在内在,他们已经了悟空性,他们的心时时刻刻对一切有情众生充满慈悲。

在西藏,密勒日巴也是如此。他从来没有为了让每一个人看到,而去行大供养或从事许多善行。但由于他完全放弃了我执,了悟了空性,因此在印度和西藏所有证悟的瑜伽士之中,密勒日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位,并且使世界各地无数众生的心转向佛法。

如果无法掌控自己的心,那么即使已经研习众多经典,遇见众多上师,对你也没有真正的帮助。你冒着成为像比丘善星那样的风险;比丘善星非常博学多闻,但是他最后却挑剔佛陀的过失(注1)。

慈悲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在西藏拉萨,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喇嘛每天使用纯金的美丽器皿,供养水食子给饿鬼。有一天,他行供养的时间晚了,一些饿鬼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们催促他赶紧供养。

喇嘛问他们为什么如此着急。那些饿鬼回答,他们想要去领受卡拉•贡秋的水食子供养,因为他的供养比任何其他的供养更令他们感到满足。他们担心,如果错过了卡拉•贡秋的供养,他们将会挨饿。

那位喇嘛想要更加了解松拉•贡秋而加以查问。他发现,卡拉•贡秋是居住在苍卡拉(注2)一处洞穴的谦卑隐士。

当卡拉•贡秋供养水食子的时候,他使用半个核桃壳做为容器,放几粒谷子在其中。而供养的水则来自他的慈悲之泪。因为他悲心无限,因此西藏所有的饿鬼都前来领受他的供养。

一切取决于你的发心。因此,你要时时刻刻检视你的态度和发心。如巴楚仁波切所说,每一个人都想要获得快乐,但是为他人带来快乐,乃是获得圆满安乐的真实之道。

|注释|

1、比丘善星(Good Star)亲近佛陀很长一段时间,记忆了十二支教法。但他的骄慢和忌妒使他告诉人们,除了佛陀头顶上的光环之外,他和佛陀之间没有分别。他决定不再听闻佛陀的教法。结果,他投生成为一个饿鬼,总是在佛陀传法、并且背向着他的时候接近佛陀。

2、苍卡拉(Tsang Karak),地名,位于西藏中部、从拉萨通往尼摩(Nyemo)的途中。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