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生中,提升人格文明、塑造美丽心灵、为共建美好家园携手并进

爱之心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21:31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在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我国更以理念和行动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清洁能源投资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源于中国的绿色技术正在造福更多国家。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2018年,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

美丽中国、美丽家园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

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作为公民的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然环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可以说是“荣辱与共”。一个国家的真正美丽,除了环境得到有利的保护和建造之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也在于人格文明的提升和锻造。很多时候,环境被破坏、资源被过度消耗,是因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

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的绝对因素来源于心灵之美。作为佛教徒,我们都知道,心中的一念,是善行与恶行的驱动力。可以说,当外界的资源被过度消耗,人们对于节能环保意识的淡薄,大多来源于内心中对于资源过度消耗与不珍惜的“贪婪”。倘若,我们不能从内心深处,懂得天地容万物,在一个容字,而不是对于人类内心“贪婪”的纵容时,对自然的感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懂得对大自然感恩、懂得对环境感恩、懂得对现在所能拥有的一切感恩,是让我们内心不会因为过度“贫瘠”而助长“贪婪”滋生的最好方式。自然中万物的生长,都经历了太多沧海桑田的演变。今天,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历经千百年、甚至万年之久而馈赠与我们的“礼物”。然而,当今社会中,资源被过度消耗、树木被滥砍滥伐、海域、河流、空气被过度污染,垃圾分类不明确等等。这些破坏性的因素到现今为止,可以说已经从量变到质变了。

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真的是每个人类、每个公民都刻不容缓应该予以积极响应的。作为佛教徒的我们,更应该,先于大家,从实际行动中,置身于生态环保的点滴之中。切实的,能通过公益活动或者义工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平时的所学,把学会确实感恩的真实体会,分享给身边的人。能通过我们信仰的至善力,将善念的传递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从根本上,作为佛教徒的我们,更要懂得,从所学所思所闻当中,以身作则的提升我们的心灵美、为人格文明的建设,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想必,正能量的传递,只要有延续性、只要有表率性,就会有能量性。感恩自然的馈赠、感恩社会的和谐美好、感恩国家的繁荣富强和蒸蒸日上。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从心灵美的建设入手,才能通过人格文明来推动生态文明、产业文明。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让心灵之美传递,为生态文明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是我们每个佛教徒的义务和使命。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