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果钦哲仁波切(H.H. Dilgo
Khyentse Rinpoche)简介
仁波切是岩导主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的五位化身之一,智慧心的化身,是不丹国的国师。1910年,仁波切出生于西康德格的丹豁村山谷附近,为顶果家族的四子;他的家族是第九世纪吐蕃王赤松德赞的皇族后裔。此家族的家园,位于现今四川德格的丹豁(Denkhok)山谷,解放前的康区由许多小部落组成,其中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是德格(Derge)土司,仁波切的祖父扎西却翎与父亲都是德格土司的首相。
仁波切刚开始在不丹首都附近的一所大学校任教,很快地,他的内在质量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前来受教。随着时光的流逝,仁波切成为不丹境内最重要的佛教上师,受到上至不丹国王,下至最卑微的农人的崇敬。在不丹,仁波切传授了许多法教、举行修法仪式、撰写法本、从事闭关,以及监督无数佛塔和佛像的保存与兴建。仁波切认为在圣地建塔兴寺有助于防止战争、疾病与饥荒,并能促进世界和平,提升佛教的价值与修行。在不丹、印度、尼泊尔和中国涉藏地区,他不屈不挠地启建、重修了许多佛塔与寺院。在不丹,他依照先前为国家和平所作的预言,建造了数座寺院供奉莲师,并盖了一些大佛塔。
顶果钦哲仁波切在1991年示寂,并现虹光身成就、身蜕如婴儿般。他圆寂的时候,除了事先告知弟子,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外;圆寂后,仁波切双脚一盘,整个身体竟然开始逐渐缩小,从一九五公分一直缩小到三十公分左右。当时原本想缩小到成为一道光逝去,经过弟子们的苦苦恳求,顶果钦哲仁波切才只缩到三十公分的大小。
因应西藏和全世界弟子的请求,仁波切的法体用传统方式保存了一年。也从不丹迁移到尼泊尔的雪谦寺摆放几个月,以供更多人来瞻仰。仁波切圆寂之后头七个星期的每个星期五(他的圆寂之日),加德满都雪谦寺附近的波达大舍利塔上供上了十万盏油灯。尼泊尔整个西藏小区和僧侣们联合在一起,准备点燃这些明灯。
1992年11月,仁波切的法体在不丹巴洛附近火化,典礼总共举行了三天,参加人士包括一百位以上的重要喇嘛、不丹王室家族和部长,五百位西方弟子,以及五万位虔诚的信众——这是不丹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聚会。
(上师嘎玛仁波切本人也很荣幸的在一九八六年尊者回国时从他老人家处得到了莲花生大师八变的灌顶。)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