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净土四要点之一——老实念佛就能去净土吗?
阿弥陀佛法门里,《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经文中,都强调了往生净土有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再再观想如来身相。要一心不乱,将整个念头集中在阿弥陀佛身上,心不乱而观想佛,这一点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都是一样的。
如果不是一个禅修的人,定力肯定不够,思想一直是很杂乱的,胡思乱想,随时随刻念头都在起波浪。有什么方法让这些杂乱的念头得到控制,让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不会带你到贪嗔痴慢疑里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你的思想“定”在佛的形象上。当佛的形象融入你的大脑以后,你把心定在那儿的时候,心识就不会涣散。你虽然以前不会禅定,这个时候也是能够入定的。
你刚开始不一定去思考佛的长相,通过你看他的法相,能够有个简单的轮廓在大脑里,然后就不停地想,不停地美化他,庄严他。释迦牟尼佛给了我们一个关于阿弥陀佛形象的描述,就是巨大无边,发着无量的光芒,寿命无量。所以,无量光佛,无量寿佛,都是同一尊佛。我们说阿弥陀佛,其实就有无量光寿的意思,身上发着无量的光芒,无量的长寿。众生不空,他肯定不会消失,无量寿。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我们,东南西北中,五方佛分别都有自己的颜色象征。西方阿弥陀佛,是红宝石一样的身体。红宝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就把阿弥陀佛想成那个颜色。这可以打破大家一直以来执着的一个概念:佛必定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都是白的。释迦牟尼佛成就时,是以白色人种,雅利安人的形象。密法中,东方佛的颜色一般用白色形容,南方佛的颜色是黄色形容,西方佛的颜色是红色形容,北方佛的颜色是绿色形容,中央一般用蓝色形容。
所以,我们讲到西方阿弥陀佛的时候,是红宝石颜色的身相,内地很多说是金色的佛。这都不重要,都没关系。佛可以是任何一个相。当我们把思想定在那以后,能够一再一再地重复想的时候,慢慢地阿弥陀佛的轮廓就越来越清晰。刚开始是照片那样佛的形象,慢慢变得越来越立体,最后眉毛,每根汗毛,甚至眼睛的黑白,嘴唇的红润程度都能观想地清清楚楚,那当然最好。
第二个要点:累积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阿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很多人讲,老实念佛就好了,可以带业往生。可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你的善根从哪儿来?从闻思修佛法而来。你如果不听佛法,不思考佛法,不修行佛法,那么你做的事到底是纯善,还是伪善?可能你自己都搞不清楚。
有些居士参与法会统一安排的施食中回向给饿鬼道的众生。本来这样可以多累积点善根福德因缘。但是,有些居士是看到有师兄姐供僧,他也从众去供僧,这与发自内心觉得自己真需要累积福报而去供僧的差别很大。
别人买施食的食品,你想说,他买了二十斤,我也得买二三十斤。他买了,我也得买,不买不好意思。如果是这样想着去做,那你做了跟没做一个样。表面看起来你在做功德,实际上没功德。因为你自己把功德烧掉了。带着傲慢的心,怀疑的心等等去做,虽然行为是对的,但因为你的思维模式不对,反而没有功德。如果大家有类似的心态,就需要调整。
怎么去调整呢?就是透过我们学到的佛法。所有的功德,不会因为东西的大小,所做事情的大小,变成功德的大小。重点是看你的心态。如果你的心是为了天下一切苦难众生而做,就算你只点了一盏灯,也远远超过为了自己点满整座山的灯之功德。你的发心,最重要。
所以不管你们是供灯,供水,念经等等,千万不要有攀比之心。如果心态是“别人在做,我不好意思不做”那你最好别做,真的别做。当你哪一天觉得自己真正发自内心要去做的时候,再去做。这样调整自己的心,从关注播种自己的善根开始。
今生能获暇满人身,我们是非常有福报的。释迦牟尼佛曾说,“我的弟子,我的追随者,再怎么落魄也比不信佛的凡夫俗子强。”能够学佛的人,福报很大。别小看一个皈依。有些人皈依以后不见踪影,尽管如此,他们的心里也都播种下了成佛的种子。
很多游客来昌列寺,得到管家或喇嘛师父们很好的引导与解说。也因此,他们会对正信三宝的寺庙心生欢喜,对出家人也会产生好感,信不信,是其次,他们会有好感。这里不收门票,所见之人都会笑脸相迎,这让人家感觉很舒服,从此以后就在他心里播下于三宝生欢喜的种子。等因缘福报具足,他们就能皈依佛门,走上究竟解脱的成佛之路。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颗小种子,它会慢慢开花结果。
因此,因缘也要具备,没有这个善因,后面就无法有善果。没有学佛的因,后面就没有办法学佛。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