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护正知「依正念正知护心的方法」
1、略说
23.我今合掌劝诸欲护心者正念与正知皆应勤守护
写《入行论》的作者寂天,双手合掌劝勉后学者,说:「守护学处的方法,是看守自心的贪瞋等烦恼,想要这样做的所有后学们,应随时随地努力守护不忘取舍的正念,和一再观察当下身心的正知两者。」
2、广说
(1)、无正知的缺失
24.为病所扰者无力行诸事如是痴扰心无力行善业
被气胆涎等疾病迫害的人们,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力量和能力;如是因愚昧不知取舍,正念正知力非常薄弱而内心被烦恼扰乱的人,也没有力量和能力去做讽诵闻思、断恶修禅定、建寺等任何善业。
25.心无正知者所具闻思修犹如漏瓶水不住正念中
一个人心中没有一再观察自己当下身心的正知,他在其它上师善知识处所听闻到的经论,以及思惟经论的意义去除虚构的肯定,和行持所肯定的法,这一切会像装在漏底瓶中的水,纵使现在把水装满,过了不久水就会漏光似的。没有正知的人,心中所有的闻思修,只会渐渐地忘失,正念无法忆持它。所以,应勤于一再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
26.众人虽多闻具信勤精进然因无正知将具违堕垢
很多人虽然有学习善恶取舍,明了善利益、恶过失等的多闻,也有相信因果、净信三宝的信心并努力行善止恶,但因不具有观察身心的正知,所以将会违犯自心所修学持守的戒律而有犯戒的污秽。总之,具有违犯自己所受的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别解脱戒,或菩萨戒,或密咒戒等,诸多犯戒污秽的情形,这都是无正知的过失。
27.无正知之贼随失念后至犹如虽积福被盗堕恶趣
因没有一再观察自己身心的正知,贪等烦恼就像盗匪般尾随在不忘取舍的正念失去后而至。一个人过去虽累积一些闻思等福德,却像是被盗匪盗取了一般,没了善财、断了善道命,以致自己下一世生到恶道中。这种情形,就像一个有钱人不小心被盗匪侵入宝库,不但钱财全部被抢,而且还有被杀的危险一样。
28.此群烦恼贼寻觅伺机行既得夺善财亦毁善趣命
盗匪般的贪瞋嫉妒竞争我慢等烦恼,在找寻机会,有如盗匪想盗取有钱人钱财时,就会观察他的行踪,等候机会进入他的宝库。贪等烦恼一旦找到机会进入自己心续中,就会夺走善财,例如生气,佛说将毁去长久以来所积的一切善根,甚至有除去获人天善道身之慧命的危险。所以,平常要依一再观察当下身心的正知,否则就会有上述之种种过失。
(2)、依正念的方法
29.是故绝不舍正念于心旁若舍应忆念恶道害复置
因此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让那如守门员般不忘取舍处的正念离开心门。若是偶尔失去正念,应于再提起正念时,思惟:因失去正念,致使贪等烦恼在自心中生起而造恶业,将因此而使自己堕到地狱等恶道中受极大痛苦的伤害。如是思惟后,再将正念置于心门前。
30.伴随上师尊惧违堪布教福者恭敬行正念易生起
如何让正念生起呢?长时间亲近自己的上师善知识,正念容易生起,所以依着伴随上师生起正念。还有,有福报的人恭敬自心修学的戒律,如实依照授己沙弥、比丘戒的堪布的教导修学,害怕有所违越而使上师、堪布斥责、难过等。如此,容易生起不忘取舍处的正念。
31.诸佛菩萨众无碍见一切彼等之眼前我乃恒安住
上师、堪布、善知识们在远方,自己一个人住在山林间时,虽然上师、师兄弟等其它人看不到,但是诸佛菩萨们,随时都能无着无碍地看见一切诸法,就跟具足双眼的人一样,而自己没有智慧眼就跟瞎子一样,瞎子站在明眼人之前时,明眼人看得一清二楚。因此自己是经常安住在他们的面前的,要是心中生起贪等烦恼而进入恶的业道,需要想想诸佛菩萨们会难过,所以应该努力断除恶行。
32.如是思惟已则具惭敬畏如是随念佛常于彼心生
如此思惟后,从自己这一方面来说是具羞耻心、恭敬自心所学的戒律;从他方面来说,是畏惧诸佛菩萨、上师、堪布、善知识等的难过。像这样,一个具羞耻心、恭敬心、畏惧心的人,于随念佛、法、僧、戒、舍、善神护法的六随念(随念,一再忆念之义。)中,光只是想到佛的名号,就能具有无量福德的随念佛,将一再地在他的心中生起。
33.正念于心门为护而安住正知彼时临纵去亦复返
当像守门员般不忘取舍的正念,为守护像房子的心而安住在心门时,知道身体做了些什么事,口说了什么话,心中想什么的正知自然就来。有时候正念虽逸失,要是能一再依止正知正念,过去忘失的也会慢慢再想起。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