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殊胜啊!
无常,殊胜啊!一旦我们真正了知无常的道理,就会放下过度的执着。不论现在享有多少的名声财富、多少的温情与快乐,都要常常提醒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不要因财富权势而骄慢,也不要沉溺在世间所谓的幸福快乐中。
古时候的藏地噶当派的修行人,对修行有四依处:“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
(1)心依于法:心唯有依止解脱妙法,而不能依于世间法。
(2)法依于贫:要依止解脱妙法,精进修行,生起佛法的境界,就要依于简单的生活,不贪求世间名利,让佛法融入自心。
(3)贫依于死:一辈子这样少欲知足,精进实修,直到此生结束。
(4)死依于干涸之壑:死亡之处,不是城市等散乱之处,而是适合修行的寂静处。
这“四依处”口诀的法要是在提醒我们:要重视无常,了知无常,要减少对世间人事物的执着,心要时时依于正法。
很多人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死亡,但因为没有经过深刻的思维和体会,没有死期不定的想法,或是自认为还很年轻或身体很健康,根本不会想到死亡,甚至还在安排着十年、二十年后的计划,即使基本的温饱、安全等问题已经解决,也无法将剩余的有限时间和心念转向正法。
但事实上,谁都无法确定生命会不会今天就此结束啊!所以,生起“死期不定”的想法真的很重要!
以前的修行人,每天晚上睡觉时都会以无常作警惕,不知道自己明天还会不会醒来。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会很感恩自己还活着,还有生命可以修行。如果我们以修行人自居,就要时常观修无常。
观想行住坐卧的一切行为,都是今生最后的行为,口中所言、心中所想也是如此。晚上睡觉前,要想着不知道明天是否还活着。早晨起床时,也要想也许今天会死,不知道晚上是否还有睡觉的机会。如果能对死期不定生起稳固的定解,就会把握机会,精进修行,不会懈怠放逸。
当然,我们在短时间内对这些无常的道理要生起坚定的信解,一定不易做到,但如果经年累月不断地串习,还是能够慢慢改变,对名声、地位、财富等世人贪求的对境,会逐渐真正看淡,言行举止也会有明显的转变,而对修行生起紧迫感,这样的话,和正法也会越来越相应。
佛陀说过:“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犹如众迹中,大象迹最胜,如是佛教内,所有修行中,唯一修无常,此乃最殊胜。”意思是说,如果多修无常,把无常放在心中,就等于供养了十方诸佛菩萨;十方诸佛菩萨会因为我们观修无常,而感到欢喜;常修无常的人,会得到佛菩萨无上的加持和授记;在所有修行中,观修无常是最殊胜的。
对于无常和死亡有彻底认知的人,自然会生起不退转的信仰,在正法中不间断精进。所有的成就者,都对无常有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圆满的成就。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