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法:苦谛

明旸法师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18:54

阿罗汉小乘圣人所修学的是四谛法门。四谛是苦集灭道四种,是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的道理。也是释迦牟尼佛对小乘圣人阿罗汉说的。佛成道以后,经过了三七二十一天的思维研究,观机施教,就到鹿野苑为五比丘说四谛法门。这就是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什么叫做三转呢?

第一示相转:佛对二乘人指示出四谛真实之相。佛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劝修转:佛说此是苦、你当离。此是集,你当断。此是灭,你当证。此是道,你当修。

第三作证转:佛说此是苦,我已离。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每一谛都有示相、劝修、作证三转,三四十二,因称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

使阿罗汉听了以后,发心修行,知苦谛生死,断集谛烦恼,慕灭谛涅槃,修道谛法门。使他们觉悟,苦是三界内分段,变易生死的苦果;集是三界内见、思二惑烦恼的苦因;灭是三界外涅槃的乐果;道是三界外三十七助道品的乐因。这就是三界内、三界外的二重因果,称为示相转。

佛对小乘人指示出苦集灭道四谛的体相以后,又积极地劝勉他们,既知之后,就要精进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法门,断见惑与思惑烦恼,跳出生死轮回,得证不生不灭的涅槃。称为劝修转。

由于小乘人,虽然愿意修道或恐中途发生怀疑,这样修行是否能够得道呢?所以佛再以自己的经历来作证说:“我对于苦集灭道四谛,是完全做到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我就是经过这样修行得成菩提道果的。”称为作证转。

四谛法门的具体内容:

第一,苦谛:是三界内的苦果,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三苦,一、苦苦。众生都受有地大、水大、风大、火大的四大色身。人的色身,是众苦根本,所有种种苦恼环境要逼迫此身,由这个身体去受苦。古人说:“身是众苦之本。”又说“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吾若无身,夫复何患。”狮子峰禅师说:“只这色身,唯信身为苦本,纵贪世乐,示知乐是苦因。”这叫做苦苦。

二、坏苦。我们现前所受一切环境、无论是苦、是乐、都是生灭无常,虚伪不实,如梦中之境,空中之华一样,幻化非真。纵然有些环境所谓是“乐”,可是乐不长久,乐尽悲生,又是痛苦。须知世界有成、住、坏、空,万物有生、住、易、灭,众生有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生灭败坏。这叫做坏苦。

三、行苦,即第七识行阴迁流,刹那刹那,念念生灭,时刻不停。如孔夫子,看流水时,感叹地说:“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这就是说,行阴迁流之苦,这叫做行苦,除了人道众生具有三苦之外,欲界六欲天天人,也有三苦。

色界四禅天的天人,虽然是离欲清净,没有苦苦,可是还有坏苦、行苦。无色界四空天的天人虽然修四空定,还是难免行阴迁流,念念生灭的痛苦。

总之三界诸天,就是最高一层叫做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寿命八万大劫之长。但是他们和所有的天人一样,天福一旦享尽,还要堕落下来,随业受报。

经里说过:“八万劫终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又说:“布施持戒生天福,尤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时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

从前有一位皇帝,精通佛法的行阴道理。有一次下了一道圣旨,召集全国名山古寺大德高僧,来朝晋见。许多大和尚都衣冠齐整来见皇帝,同时陛下又嘱咐侍卫人员说:等到各位高僧来到时,要他们从刀丛之下进来,而且要大振军威。

就在这个时候,许多大和尚突然听到此事,大吃一惊,十分害怕,纷纷跪下。只剩下一个身穿百衲衣的老和尚,他却安然不动地从刀丛中进来朝见。皇帝问:和尚,难道你不怕死吗?答:“我从无量劫以来,也不知受了多少生死,难道今天还怕死吗?”皇帝听了这话,非常欢喜地说:“你知道行阴了!”这就是行阴迁流之苦啊!

什么叫做八苦呢?一、生苦。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有风刀刮身之苦,更有许多痛苦,唯有婴儿自己知道,他是哑子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二、老苦。人生在世都是由少而长,由长而老,这是发展规律。过去有位禅师说得好:“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老病衰残。”说来真是有许多痛苦临身。老年的人,是有着深刻的体会。

三、病苦。人生在世,四大不调,百病丛生,不但小病是苦,大病更苦,长年生病,真是苦中之苦,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真是苦啊!医务工作者,更会有深刻体会。

四、死苦。人生在世,有生必有死,没有一个人是生而不死的,这是自然规律,千古不变的客观事实。任你纵有千般快乐,可是无常终要到来。所谓浮生易度,岂是久居;幻质非坚,终归磨灭。人至死时,四大分散,百苦临身,无常一到,万事皆休,苦不可言。

释迦牟尼佛有次问几个弟子:“人命在几许?”有的答曰:“人命在旦夕间。”佛说:“不对。”又问另一个弟子,答曰:“人命在饮食间”,佛说:“也不对。”我们一起来想想到底人命在多少时间里呀!佛最后又问一个弟子,那人说:“人命在呼吸间。”佛说:“对了。”

我们人的生命,实实在在是一息不来,呜呼哀哉,千秋永别,万事皆空。佛经里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佛就是要解决自己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的苦恼,坚决出家修行。

五、爱别离苦。我们人对于眷属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都有恩爱。一旦生离死别,真是万分痛苦,所谓回天无术,代替不能,泪如雨下,心似刀割,悲伤惨痛,十分痛苦。古人说“夫妻是缘,或善缘,或恶缘,因缘相会。儿女为债,或要债、或还债、无债不来。”我希望大家把这种道理认识清楚,自然会心安理得,离烦恼苦,得清净乐。

六、冤憎会苦。我们每当看到有冤有仇的人,心中非常痛苦。特别是眷属之中的冤家对头,或憎恨不和,分也分不开,离也离不了,生活在一起触目惊心,真是痛苦。古今中外,这类事例很多。

七、求不得苦。人生在世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或是财、色、名、食、睡五欲环境,都是有所希求,千求万求,求而不得,真是痛苦。譬如人们求功名显耀,反而名落孙山,求人丁兴旺,反而断子绝孙,求发财致富,反而贫穷困苦,求长寿健康,反而夭亡短命,这是所求不如意,所愿不从心,痛苦万分。

八、五阴炽盛苦。这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烦恼之火,在我们心中焚烧,我们常时感到心中郁塞、焦燥、苦闷,有口难言,说不出的痛苦。上面所讲这八种苦,都是人人亲身感受,无法避免的苦恼。三界之内的众生,尤其是人道众生,都是随业因而感受苦果,不单有三苦、八苦。其实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无量无边的苦恼。

所谓“千人千般苦,个个不相同。”各人痛苦各人当,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业报各人受,各人吃饭各人饱,说明无量诸苦,皆由人们起惑造业的结果,要知道苦的来源,须要明了集谛。

摘录自明旸法师《佛法概要》——「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