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法:道谛之三十七助道品

明旸法师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19:03

现在将三十七助道品作大略的介绍。

一、四念处,念是我们能观照的智慧,处是所观照的境界。以智观境,叫做念处。

一、观身不净,我人发心修行,首先要以智慧来观照四大合成的身体,本来就是一个不清净的躯壳色身。从过去方面来观察就是种子不净,它是父母精血结合而成身体。从现在来观察。我们身体是七窍九孔常流不净东西。例如痰泪精液,大小便等种种不净,真是一个皮包脓血的臭皮囊。狮子峰禅师说:“叹此身无有是处,奈谁人都被他瞒,筋缠七尺骨头,皮裹一包脓血。”这个法语,真是说得很透彻。到了死后,又有未来的不净。有九想观:一膨胀、二青瘀、三坏想、四血涂、五脓烂、六啖思、七散想、八骨想、九烧想。多贪众生要修不净观。这是因病下药对症开方的办法,药到病除,可以出离生死苦海。

二、观受是苦,受是领受,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够领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这叫做受。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舍受三种、当六根缘六尘时,接受不称心,不愉快的环境,心中感到非常痛苦,非常烦恼,这是苦受。如果根尘相对产生称心合意,愉快欢乐的感觉,这是乐受。可是世间之乐,乐不长久,乐极生悲,又是痛苦,所以说乐是苦因,如果逢到不苦不乐的坏境,是舍受。这是心中昏昏迷迷,不喜不恶,无所记别、闷闷无知、亦是痛苦。因此说明,凡有领受都是痛苦,所以称为观受是苦。

三、观心无常,心指第六意识妄想心,此心生灭不停,缘虑尘境,种种分别,作善作恶。但我们发心修行要以第六意识妄想心为依据,所以此心是善恶的根源,此心以生灭无常为特征。我们修行就是要收住这个心猿意马,不令它东奔西驰妄想纷飞。《金刚经》说:“云何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这个妄想心。

四、观法无我,法是诸法。世界上所有的有情众生,无情万物总称为诸法。我们以智慧来观察一下,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虚妄而生,因缘别离,虚妄幻灭。都是虚妄不实。生灭无常,于诸法之中,本来没有我相可得。

众生一向妄认地、水、火、风四大为身,六尘缘影为心。根本就是错误的,是妄执心身,以为实我,妄认诸法,以为真实之法。这如同翳眼见空华一样,空中从来没有花、因为眼睛生了翳子,所以无中生有,见有空华。生起贪嗔痴三毒三心,做出种种恶业,依因必定感果,有业必定受报。我们能够从观照而得到觉悟,一切诸法无我可得,一切诸法虚妄不实。

修无我观,一定可以了生脱死,断惑证真。所以释迦牟尼佛临终时,嘱咐弟子要依四念处而住。这四念处法门的重要性,可以想见。

总之佛教所讲的因缘观点,真是普遍真理,无论是大乘小乘,同是一个论点,时节因缘是不可思议。真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论是善法恶法,因法果法,佛法众生法,生死法,涅槃法,统统都离不开因缘、因果的规律。

二、四正勤。一、已生恶令断。二、未生恶勿生。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长,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我们以智慧来观察,正好精进,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把四正勤作为助道法门来勤修苦练、断恶生善,故名四正勤。

三、四如意足,又称四神足。因为它能够发出种种神通妙用,凡是所有的愿求,都能得到一切如意,称心满足。现以修行净土法门,来解释四如意足道理。一、欲如意足,欣慕西方极乐净土、发愿念佛。二、精进如意足,往生西方就能够得到三种不退,即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圆满证入。三、念如意足。现在所发的菩提行愿,已经正是念念不舍。四、慧如意足。佛的智慧,能够一天天任运增长。这就是四如意足。

四、五根,五根就是信根、进根、定根、念根、慧根。根有二种意义。一、能持,譬如一棵树有了根,就能生出枝叶,不会枯焦。二、能生,譬如树有了根,就能开花结果得到成熟。

一、信根。深信修行正道,以及助道法门。二、进根。修行正道及助道种种善法勤求不息。三、念根。除多念正道及助道种种的善法外,更没有其它散心杂念。四、定根。收摄其心,要在正道及助道之中,念念相应不使散失放逸。五、慧根。修行正道及助道法门,能够慧照分明。

澫益大师说:我们修观,观照苦集灭道四谛的时候,慧照分明。观苦谛当体就是法身;观集谛贪嗔痴三毒,当体就是般若妙智;观道谛本来就是解除之因;观灭谛当下就是解脱之果;即是慧根。这就是五根的道理。

五、五力,五力就是五根得到发展和增长,所以就能够具足很大功用。不会为其他疑惑懈怠烦恼之所折伏,反而能够摧伏疑惑与懈怠等其他烦恼。

一、信力。由于信根得到增长,能够深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能够破除众生不能成佛的疑惑,能够破除一切邪见,不会为邪法所动摇。更能够破除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种种烦恼。这叫做信力。

二、进力。由于信根精进增长了,能够破除身心方面的种种懈怠。不存身见,能够耐劳忍苦,破除身的懈怠。使心不昏昧,沉没,破除心的懈怠。能够成办出离生死大事,这叫做进力。

三、念力。由于念根增长,能够破除空有二边的邪念,成就出世间中道正念的功德,这叫做念力。

四、定力。由于定根增长,能够一心不乱,破除散乱心与妄想心;而发出事一心不乱与理一心不乱的禅定三昧。这叫做定力。

五、慧力。由于慧根增长,所以能把我们自性慧光,透露出来,能够破除三乘圣人所断的见思烦恼和菩萨所断的尘沙无明烦恼。烦恼就是黑暗,只有智慧光明才可以破除黑暗,能够使真正的智慧得到显发,这叫做慧力。

六、七菩提分,又称七觉分,由于五力的慧力,所发生的无漏智慧,有善能觉了,所以才有这个七觉分:

一、择法觉分。就是以智慧观察一切诸法,什么是真,什么是伪,我们了知五蕴皆空是真,妄执我法实有是伪,我们用智慧来抉择分明色受想行识五蕴,本来无我,不妄执他为我。五蕴诸法本来虚妄不实,不妄执为实。这样简别明了,就与无漏智慧相应。这叫择法觉分。

二、精进觉分。我们在精进修道时,能够一心精进永不退失,一心修道不倦不怠,慧照分明,决择正修,不修外道所修的苦行。精进修持六度、四摄等菩萨所修之道。这叫做精进觉分。

三、喜觉分。由于慧照分明,善能觉了诸法安住真实之境,生大欢喜,这叫喜觉分。

四、除觉分。我们在用功时,能够断除五利使、五钝使的十使烦恼。慧照分明,善能觉了,以真正智慧来破除黑暗烦恼,这叫做除觉分。

五、舍觉分。对于现前境界,慧照分明,了知全是虚妄不实,如空华、梦影,都是虚幻不实,永远舍除它,不着于境,这叫做舍觉分。

六、定觉分。人在修习禅定时,以智慧来观察了知于四禅四空天人以及外道所修种种世间禅定,都是虚假不实,生灭无常,并非真实,不生种种爱见贪着之心,定力充足。这叫做定觉分。

七、念觉分。修行三十七道品,可以出离世间生死轮回,可是在修禅定时,应慧照分明,善能觉了。要使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如车子的两轮,如飞鸟的两翼。

如果定力太过,心生昏沉,马上就用择、进、喜三个觉分来审察,提起。如果慧力太过,心生浮动,就用除、舍、定三个觉分来对治、收摄。一定要定慧均等。这叫做念觉分。

七、八圣道分,又称八正道。以修行无漏圣法叫做正、能通涅槃叫做道。

一、正见。我们修见四谛无漏行观法门,要慧照分明,见理正确,修此行观,可以不漏落生死轮回,这叫正见。

二、正思维。与无漏心四谛行观相应的思维,以四谛智慧,发动四谛观的觉知,等量四谛之境界,为使智观得到增长,可以断惑证真,入大涅槃,这叫做正思维。

三、正语。修四谛观,以无漏智慧舍除四种邪命,1、方口食,如游说四方等,2、维口食,如咒术、算卜等,3、仰口食,如仰观星宿等,4、下口食,如不务正业等,不以四种邪命而自为生活。要收摄口业,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叫正语。

四、正业。修无漏慧,要消除身根一切邪业,住于清净梵行之中,不做其它杀、盗、淫等不正的行为,这叫正业。

五、正命。从无漏慧,消除身口意三业之中的五种邪命,1、诈现异议,做与人不同的奇怪事,使人对他信仰。2、自说功德,诱动人心。3、占卜命相,预报吉凶。4、高声现威,令人敬畏。5、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这五种邪命,都是邪心取利,以谋活命,修行之人,应该住在清净正命之中,以道自活,能够增长法身慧命,这叫做正命。

六、正精进。以无漏慧修涅槃道,勤行精进,不疲不倦,念念相应,行智一如,这叫做正精进。

七、正念。修无漏慧,要消除妄念,一心专念真如实际,佛果菩提乃至万行庄严的道果。就叫做正念。

八、正定。与无漏慧,得到相应,得入正定远离不定、邪定、有漏禅定等、这叫做正定。

以上所讲三十七助道品法门,就是说我们修行道品,一定可以助成佛道,这就是出世间的道谛,依因感果得成灭谛涅槃。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均逃不出因果二字,所谓果不离因,无因不感果。就四谛来说,苦是集的果,集为苦的因,灭是道的果,道为灭的因。若没有贪等的集因,怎能招感生死的苦果?若无精修道法为因,安得涅槃寂灭之果?

故四圣谛,照顺序来说,该是先因后果,则为集苦道灭。因为果易晓而因难知,欲使其易导,所以先示苦相,令其厌离,次示业因,使它断集。继则又先示以涅槃之乐相,令其欣慕。然后再以道法,令其修持。意在要人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因此之故,而先说果而后说因,故为苦集灭道。

摘录自明旸法师《佛法概要》——「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