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良价禅师的悟道因缘

铃木大拙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16:47

洞山良价禅师(807-869)为晚唐禅林高僧,正如其法名所示,为曹洞宗始祖。

洞山倾心禅门缘于初闻《般若心经》中“无眼耳鼻舌身意”之句。早年,由于始终未能参透“无眼耳鼻舌身意”之句,颇为其恼。

他用双手触摸自己的脸庞上长着的眼睛和鼻子而百思不解。难道经文有误吗?难道佛陀口出谎言吗?从这段参悟因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洞山当年颇为倾心哲学理论。

年届21岁那年,洞山落发出家,受具为僧。游化四方拜师问道途中,他最初参拜的是马祖的得意高徒南泉(748-834)。

当天临近马祖圆寂忌日,南泉依循惯例召集众僧设斋筵。南泉伺机向众僧发出一问:“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僧默然无言以对,洞山却站出来答道:“待有伴即来。”

其后,洞山去参拜沩山。向师求教“无情说法”之句的究竟涵义,此句始于六祖慧能的弟子慧忠国师(?-775),即“非感觉的存在(非情之物——作者注)如何阐述大法”之意。

沩山回答:“我这里亦有,只是罕遇其人。”洞山不明其中涵义,请师教示。沩山答道:“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

经沩山指点,洞山辞师直接前往云岩禅师门下,继续参问求教。洞山举出前缘,便问云岩:“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云岩答曰:“无情得闻。”

洞山问:“和尚闻否?”云岩云:“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洞山问:“某甲为甚么不闻?”云岩遂竖起拂子云:“还闻么?”

洞山答曰:“不闻。”云岩云:“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

至此,洞山终于明心见性、茅塞顿开,并述偈感叹曰:

也大奇,

也大奇,

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

眼处闻时方得知。

洞山证悟之偈得到了云岩的印可。洞山辞别云岩之际,问道:“百后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祗对?”云岩沉思许久云:“只这是。”

云岩还叮嘱道:“价闍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当时,洞山对云岩的叮嘱之意迷惑不解。后来,当他渡河时偶然看到自己映在河中的倒影,豁然彻悟了云岩谆谆叮嘱的旨意,便当即又作了一个偈子: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

“方得契如如。”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