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四摄法门
菩萨所修的四摄法门:有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事,来摄受众生、度脱众生。令众生得蒙胜益,欢喜愿乐接受菩萨的教化。这是菩萨慈悲心切,开设度化众生的四种方法。
布施:菩萨修布施行,能够以种种钱财物质,乃至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和头目、脑髓都可以施舍给予一切众生,满足众生的愿求。不违逆人们的意志与众生广结善缘和法缘,令他们所求如意、离苦得乐。这样一来,众生就容易接受菩萨的教化。
有缘才能受化得度,无缘见面就会讨厌。佛也有三种不度,一是无缘不能度。二是定业不可转。三是不能尽众生界。因为世界众生都是依惑造业,随业受报。定业是难以得转。只有依靠诸佛菩萨三昧威力,以及自己虔诚忏悔,会二力于一时,收成效于一念,才能转化,变大为小。
如悟达国师,他生了人面疮,只有迦洛伽尊者的三昧水洗涤,方奏奇效,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十方众生,也是无量无边。佛虽有不可思议神通妙力,亦不能把所有众生统统度尽。
所以说菩萨发心修布施度,与众生结缘,使众生见到菩萨相好庄严,听到菩萨洪名圣号,心生欢喜,令一切有缘众生,皆得慈航普渡。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有一世做一个叶波国、涩波国王的太子,名叫须达拿。这个国家非常富强。可是须达拿太子,性情是仁慈博爱、发菩萨心,广修布施波罗密。有一次他要求父王,把国库里的一部分金银财宝,拿出来让他广修布施给全国人民。
国王只有这个太子,对须达拿是爱若掌上明珠,所以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满足太子心愿,举行了七天规模盛大的无遮大会。到处张贴告示,全国人民纷纷来求太子布施,太子对所有来求布施的人,都是有求必应,随心所欲,不违人意。全国人民都得到太子布施的深恩厚德,口碑载道,皆大欢喜。
这个国家有一个白象王宝,力大善战,天下无敌,是一个镇国之宝,没有国王命令,谁都不许带出宫门。太子的布施消息,风闻天下,辗转传到邻国,邻国国王就别有用心的派人来求太子布施白象王宝。太子说:“王宝是我国镇国之宝,我无权答应,不能布施给你。”来人说:“太子发菩提心,满众生愿,不违人意。如果不肯把白象王宝布施给我,你的布施功德不能圆满、无遮大会名不符实。”太子在这种情况下,仔细一想佛满众生愿,菩萨发心要难行能行,为了要完成布施功德,当下就答应了。
太子亲自把白象王宝牵来,交给邻国派来的使者。许多大臣得知,纷纷报告国王。涩波国王十分愤怒,就把须达拿太子充军到离城六千里之外的檀特山中。太子满足了他布施的愿行,所以身心安乐,自在无碍。
太子的妻子名叫曼坻,子名耶利,女名四厕罗延,他们三人对这祥一个仁贤慈悲的亲人,已是万分崇敬,现在都一心一意要跟随太子去檀特山。太子就对妻子和子女说:“你们愿意跟我同去,不但要吃苦,我为了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还有可能把你们三人一起布施给他人。”曼坻和子女都异口同声的回答说:“只要你愿意这样做,我们一定服从。”
太子带领妻子和子女前往檀特山,一路上除了许多受布施的人诚敬送行外,更有许多人民来求太子布施,太子又将自己和妻子四人随身所带的金银财宝,车乘衣服等等都布施得干干净净。他们四人就步行到檀特山安居下来,真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了,就靠着妻子曼坻去采野果过活,这时有一婆罗门要求布施,太子就将儿女布施给他。
曼坻此时,突然心跳意慌,知有缘故,赶快回来,只见太子一人独坐无言,不见二个子女。在妻子一再追问下,太子说:“他们兄妹二人被我布施给人当奴仆了。”曼坻闻后大哭,痛不欲生。可是须达拿太子,把亲生子女布施与贫人为奴,这伟大的布施行为感动了忉利天王释提桓因,他就化现一个丑陋难看的中年婆罗门,来求太子布施。太子说:“你来迟了,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婆罗门说:“只要太子能答应,还有可以布施的。”太子说:“你要求什么呢?”答曰:“我年长成人,无力婚娶,要求太子把你的妻子布施给我。”
太子双目直视着曼坻,难以开口,这时曼坻在旁见此情景,更加悲哀痛哭。婆罗门又对太子说:“你若不把妻子布施给我,就不能圆满你的布施功德。”当时须达拿太子为了要圆满布施的大愿大行,把曼坻夫人交给婆罗门带去。顿时忽然天摇地动,众鸟飞鸣。这位相貌丑恶的婆罗门,握了曼坻夫人的手,一直往前走了七步,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相貌庄严的帝释天王,回过身来,把曼坻夫人交还给太子,就随口赞叹说:“善哉善哉,太子善行菩萨之道,真心修行布施波罗密。”
帝释天王又对夫人说:“您有什么愿求吗?”夫人曰:“我有三个愿求。一、愿父王回心转意,派人来接太子回宫。二、愿一对子女能够早日回到宫中,受诸福乐。三、愿邻国送还白象王宝。”帝释天王完全答应了。且说那个婆罗门又把太子的一对子女转卖到叶波国。
涩波王知道后,叫孙儿孙女来问,要多少钱才能把你们兄妹二人赎回,孙儿说:“以一百两银子赎我的身,以二百两银子赎妹妹的身。”国王说:“从古以来,都是男贵女贱,为什么今日是女贵男贱呢?”孙儿说:“我父是男儿,今日还充军在檀特山受诸苦恼。宫娥采女是女人,今日都在祖父身边宫中享受福乐,岂不是女贵男贱吗?”涩波国王听了孙子这几句动人心弦的话,心里十分难受,悲痛万分,想念太子的骨肉之情,顿时涌现心头。因此马上下令派人去檀特山,迎接太子与曼坻夫人回宫。
邻国国王得知须达拿太子为布施白象王宝给他,因而被父王充军到檀特山受苦,现在回叶波国来了,所以心生大惭愧,马上派人把白象王宝送回涩波国王。从此以后两国更加友好团结,变冤家为亲友,不但曼坻夫人的三个愿心都得满足,而须达拿太子的布施波罗密功德,也得到圆满成就。
通过这个历史故事,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到释迦牟尼佛,多生多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修行六度万行,庄严国土,普度众生,所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圣人。这就是佛以布施波罗密来摄受众生。
我们能把须达拿太子修行布施波罗密,做到的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三个大难关的故事记在心里,作为自己发菩提心,修行布施功德极好的模范。一定是福慧增长,功德无量。
爱语:菩萨修行,普度众生,一定要以柔软和爱语来对待众生。说话使人听了生欢喜心,愿乐欲闻。佛具足八音四辩,说法利生。八音:一、极好音:超过其它音声,是最好最好的声音。
《普门品》:“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二、柔软音:能够善顺众生之心,不刚不暴。三、和适音:和雅调适,不粗不燥。四,尊慧音:非常尊重可钦,能够生众生智慧。五、不女音:具足四种无畏,不妖不艳。六、不误音:说理真实,没有差错。七、深远音:甚深幽远,凡夫小乘莫测其妙。八、不竭音:辩才无碍,说不能尽。这是佛所具足的八种胜妙音声。
四无碍辩。一、法无碍辩。二、义无碍辩。三、辞无碍辩。四、乐说无碍辩。佛具有这四种无碍辩才,所以对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所不知,善能说法。而且对于一切诸法,浅深义理,解说分明,圆融无碍。
佛对于所有一切音辞,都能善说,说一句话包含无量无边妙理,摄无量义合为一句。这是一多无碍,大小并陈,不可思议,都能随众生心,对机说法,乐说一切法要。这就是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利行:菩萨教化众生,处处都要把利人工作放在第一位,一举一动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但有利益众生之事,无不尽力而为,积极去做,身体力行。
这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的慈悲心肠。这样就会得到众生良好感情,友好情谊。有了利人的思想和行动,使众生欢欢喜喜,心甘情愿接受菩萨的教化,依教修行,就会得度。
同事:菩萨普度众生,不但以布施、爱语、利行三种方便法门教化众生,还要更进一步现同事身,和众生一起工作,一起活动,一起生活,互相亲近,使彼此之间情投意合、感情融洽、心心相印,情同手足一样的亲热。甚至与众生现同类身,随缘去化度众生。
《普门品》说: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二应化身,随机说法,乃至天人神仙、鬼道、畜生、马腹、驴胎、观世音菩萨都能随类现身。真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有求必应,无感不通的同事妙行。行同事这法门,是十分不容易做到的。一定要有坚强意志,充沛定力,才能成功。还要有“百花丛里过,叶叶不沾身”的崇高风格,才能做到。不然的话,就容易在“溪光山色里,随流逐落花”,反受其害。
所以《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佛教所有一切修行法门,都要解行并进,理论和实践一致,不能徒事空言。如北宋时,有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文学家苏东坡,他有一位方外知己的好朋友,就是镇江金山寺的佛印禅师,苏东坡住在镇江焦山定慧寺,佛印禅师住在金山江天寺,有一天苏东坡诗兴勃发,随口吟成一首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偈子“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东坡居士这首偈子,做好以后,十分得意,马上派书童从焦山送到金山给佛印禅师一阅。心想这首赞佛偈子实在做得太好了,禅师看后,一定是欢喜赞叹表扬几句。
那知道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佛印禅师看后,一句话都不说,拿起笔来,就在赞佛偈后面,写了出人意外的“放屁”二个大字。佛印禅师为什么会这样粗鲁没有礼貌的呢?这是大德高僧权巧方便的度生说法。使人开悟,头头是道,一切法都是佛法,看你善用不善用。书童就把这封信带回焦山,苏东坡早已精神抖擞,等待听个好消息。书童把信交给东坡,一看,当下他触目惊心怒火发作,就忘其所以从焦山渡江直奔金山,找禅师评理。
可是佛印禅师是大善知识,早有先见之明,笑颜悦色地等待兴师问罪。平常两人相见,总是神投意合。今日相见居然竖眉怒目,一反往常。东坡居士厉声问:“禅师,你为什么在这令人十分尊敬的赞佛偈后,写出这样难堪的‘放屁’二字呀。佛印禅师冷笑地说:“东坡居士,你这偈子里不是讲‘八风吹不动。’我现在只用一个小小的屁风,就把你打过江来了。你说得很好,就是做不到”。到这时苏东坡晃然大悟地说:“上当!上当!”禅师与居士,此时彼此会心的一笑。
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八风呢!
八风就是世界上有这样八种的环境,就象风一样的,它一天到晚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吹来吹去,侵袭着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八风。
第一利风:利是利益,对有利可图的事情,心生欢喜。譬如人作生意赚了钱,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喜笑颜开。这就是被利风所吹动。
第二衰风:衰就是衰败,对我不利的事情,衰败难堪。譬如我们乘车碰到扒手,把刚刚发的工资偷去,使我这个月的生活成了问题,心里感觉到万分难受,啼笑皆非。这就是被衰风所吹动。
第三毁风:毁就是毁谤,有人对我污蔑毁谤,无端漫骂,说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听了以后,我心里感到十分气愤烦恼,闷闷不乐。这就是被毁风吹动。
第四誉风:誉是赞誉,有人在赞扬我,歌功颂德,说我样样都好,捧上九霄。听了以后,心里感到非常欢喜,自得其乐。这就是被誉风所吹动。
第五称风:称是称赞,被人当面称颂赞叹,阿谀奉承,吹嘘捧场,多方赞美。如说福报好,智慧大,真能干,会做事,今后一定会步步高升,健康长寿等等,听了以后,心里万分高兴,笑容满面,非常开心。不知不觉地被称风吹动了。
第六讥风:讥是讥笑,就是被人当面讽刺讥笑,毁谤谩骂,如被人说是坏东西,没得用,软弱无能,狂妄自大、十三点、神经病等,听了以后,心里感到万分烦恼,怒火焚烧,不知不觉得被讥风吹动了。
第七苦风:苦是痛苦,碰到愁忧悲痛环境,心里感到非常苦恼。譬如事与愿违,受尽艰辛,恩爱别离,冤家路窄,总之是“不如意事七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就是被苦风吹动了。
第八乐风:乐是快乐,逢到愉快安乐的环境,感到非常称心。譬如家道兴隆,吉祥如意,夫妻和睦,孝子贤孙,所求皆顺意,所愿尽从心,喜气洋洋。欢天喜地。这就是被乐风吹动了。
这八种的境风,有很大的威力,无论是那一种风,都能够把人们不知不觉地随风所吹,自然而然地被风所动。这真是心随境转,智被境牵。因此我们众生一天到晚都离不开这八种风,二六时中都在八风之中转来转去,吹来吹去,都受到八风的侵袭和影响,不得安闲自在,无挂无碍。这就是八风内容。
苏东坡赞佛偈的确做得很好,句句有理,就是在实际问题上,却又是另一回事。佛印禅师一个屁风就把他吹过江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很明显,理论不联系实际。这个有趣的故事,包含有非常深刻的道理,就是要人们知行合一,行解相应,特别是我们信佛学佛人,更要做到这点。
摘录自明旸法师《佛法概要》——「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