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佛转世制度看藏传佛教的“铁三角”管理
藏传佛教的寺庙、喇嘛和老百姓,在13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辅相成、紧密相依的融合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佛教已经渗透到藏族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汉传佛教忽略了这点,只是强调佛教的崇高“出世”思想,而“入世”的工作却没能做扎实。法师们如果都是在寺庙等着信徒,信徒也只会在有求于寺庙的时候才会来,这种关系就远了。为什么大家经常听到“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这么来的。
藏传佛教的僧人,经常会与老百姓互动,老百姓几乎所有的合理需求都可以依靠寺庙获得满足,他们也愿意把最好的东西送到寺庙,因为他们认为寺庙是最安全、可靠的地方。比如,如果他家出了个败家子,就会把好东西败掉,如果这些放在寺庙里,子子孙孙永远都可以享受到寺庙所拥有的一切。藏族有句老话,“寺庙的黄金法座是没有主人的。”所谓的高僧只不过是临时的,高僧随时都有可能涅槃,后面还会有高僧来,可能变成一位小朋友来管理寺庙,因为他转世又回来了。这就要提到藏传佛教里的活佛转世制度,其实在藏传佛教里本没有“活佛”这个词,一般称为“转世的修行者”,乘愿再来的修行人。
活佛转世制度,如果不看宗教部分,仅仅一个制度就解决了汉传佛教衣钵之争等问题。一个寺庙的方丈圆寂了,下面若有三五个甚至更多徒弟旗鼓相当,师兄弟之间抢衣钵的纷争就会时有发生。藏传佛教没这个问题,因为无论是谁作了住持,随时可能来个婴儿或者两三岁的小孩儿来管你,这是从老百姓到寺庙、僧人绝对会持行遵守的大规矩。所以,抢位置没有用,等那个孩子慢慢长大,反过来他会管理你。不少汉地的信徒认为,掌管寺庙的人应该是有财富、有靠山、有权利关系的人,可在藏地,这个转世来的小孩说不定来自贫困潦倒的家庭,甚至父母都是乞丐,但是,无论他的出身是怎么样的,他会成为这个派传承寺庙的最高法台。
活佛转世制度,又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权利与义务分配方案,这能有效地管理好僧团。活佛可能不是最好的修行人,但他永远都是寺庙的最高领导,要管理好寺庙。佛学院有院长及堪布们,他们永远都在研究佛教的教育;而寺庙里那些资格老、修行好的僧人,则在管理修行院也就是闭关中心。所以,寺庙、佛学院、闭关中心这个“铁三角”,权利归活佛,这个活佛可能很小,并不懂佛法教育,但他要做好精神领袖。教育归佛学院,校长、堪布们会尽心尽力不断培养僧才;有些在佛学院学了十到十五年的僧人,至少要去闭关中心闭关三年三个月零三天,在闭关房里反省自己,并实修以前学过的佛法,好好消化。一般来说,十五年是最短的,二十到二十五年是比较理想,持续去接受佛法教育的时间。
在佛学院接受教育期间,喇嘛归寺庙管理,从进佛学院开始,早上六点钟到晚上十点半全是学院在安排,一个月只给他们一到两天的休息时间,结束十五年以上教育后,还要三年三个月零三天的闭关期,从此就可以解放了,就是天天睡觉也没人管,每年有几次大型法会,要参加就参加,不参加只要请假也可以不来。因为该接受的教育都已经结束,现在一切该由他自己决定,如果这时候他要还俗回家,也不会有人干涉。
所以,从活佛的转世制度,我们可以知道活佛的权利范围,他不会去干涉佛法的教育,也不会去干涉喇嘛的修行,管理好寺庙就是他的责任。如果活佛修行得非常好,信众、弟子需要得到他的指导,那又是另一回事。铁三角形的平衡,是藏传佛教的最大特色之一。
藏传佛教的出家人,大多是六岁到十岁就出家了,解放以前藏区没有学校,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博士,喇嘛的所有教育都是在寺庙里完成的,包括宗教的系统教育、藏文的教育、包括写诗、词,以后还可以学医学或天文星算学、工巧学等等都可以。以前的佛学院还分很多院,就像一所综合大学,但这一切都是以佛教作为核心的教育,这是古印度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