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殊胜

名词解释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5年02月12日 星期四 09:56

凡夫的心态概有三种:善、恶、无记。宗喀巴大师曾说过:“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是故精勤修善心。”善心应不断向上增长,“祈愿增上善无尽”;恶心应誓言断除;无记心应转向善心,此为修法的善巧与方便,此为大乘佛教修法的妙窍决。

龙钦巴大师曾言说:“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此三殊胜所摄持,趋至解脱至关键。”“如若已知众多法,于三殊胜却未知,众多法亦无大益,无触究竟解脱道。”就算已经知道很多法,如果没有听到过“三殊胜”法,就没能触及到究竟的解脱大道。

我们所行持的一切善法,皆应以三殊胜摄持,以此修法哪怕只是在佛前虔诚礼拜、供养,哪怕只是燃点一盏小小的酥油灯,都会成为究竟解脱之因;而如若未能以三殊胜摄持,就算做了很多的善事,也只是世间短暂善果的来源,并不能带领你走向究竟的解脱。

一、 前行发心殊胜

前行发心,即是思维“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1) 要思维:我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欲望吗?如果是以贪嗔痴嫉妒傲慢疑心病等为目的,会伤害了对方和自己,因为这是造作恶业的来源,所以务必要弃恶念、恶行,要想方设法由恶的发心,转为善的发心。

(2) 要思维:我是毫无目的去做这件事吗?我是不是已经麻木了?我在念经、持咒、行善的时候,是刻意想要完成这项功课,还是带着巨大的虔诚心和菩提心,为了众生努力修持?如果发现自己无记的状态,就要调整为善心。

(3) 要思维:我行善的发心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得到赞美,还是为了无私利益众生?哪怕我是因为病痛、升官发财而祈祷佛菩萨,我有没有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而忘记众生的利益?如果发现自己的发心非常狭隘,那就要转向为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

(4) 要思维:无论我信佛多少年之后,自己的身口意有没有真正发心为了利益众生?如果根本没有想过,那就不是大乘佛子,如此无论多么大声,念多少遍“为利众生而成佛”,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无法获得究竟的成就。

如是思维之后,我们要牢记:“为了尽遍法界虚空一切如母有情众生,早日脱离轮回苦海,获得圆满无上正等觉佛陀的果位,我们愿行持一切善法。”这是上士道的广大清净菩提心,是殊胜的发心。

二、 正行无缘殊胜

无缘,即为空性。无缘殊胜,即为不离空性境界的同时,行持六度善法。如参加放生,要如梦如幻、三轮体空地看待,没有放生的自己和善友,没有救护、放生的命物,没有放生这个事件的实体,这三者皆了无自性。对于尚未证悟空性的凡夫俗子而言,真正的“无缘”并不能达到,只能以相似无缘来修持。真正的“无缘殊胜”,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们才能做到。随着我们修行的深入,你不再被各种“执着”牵着走,慢慢地就能脱离执着烦恼的束缚。

三、 结行回向殊胜

回向,实际上也是一种发愿,愿将之前所愿行的一切善业功德回向某种选择,用于某处。比如回向究竟解脱,回向健康长寿,回向人天福报等等。如果将善业回向恶愿,希望他人遭到灾难,就是颠倒回向,这反而会成为堕入恶趣之因。

为自己获得人天福报,是下士道的回向;为自己获得解脱轮回,是中士道的回向;为自他众生获得究竟解脱,成就佛陀的果位而回向,是上士道的回向。

我们可以如此回向:“我们将现在、过去所做的功徳,以及未来将要做的功徳,尤如十方诸佛菩萨和所有传承上师所做的功徳迴向一般,我们也尽数将功徳迴向给遍布法界虚空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愿他们暂时得到人与天人的快乐和福报,种下善根,因缘福德具足,早日脱离轮回之苦,得到佛的果位。”平时可以持诵“所修功德成遍知,调伏罪业众敌怨,生老病死波涛海,愿诸有情得解脱”回向,或者持诵《普贤行愿品》做圆满的回向。

无论是做多么小的一件善事,都要记住以“三殊胜”来摄持,前行发出利益众生的大菩提心、正行无缘殊胜,如梦如幻三轮体空看待,不执著;结行回向十方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正法常住,回向上师佛菩萨生生世世慈悲摄受与加持等等,所成就的事业必将日趋圆满。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