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持守戒律——金刚乘十四根本堕戒

合格的师父和弟子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6年07月08日 星期五 10:51

金刚乘十四根本戒,是印度圣者马鸣菩萨口述,经后人记录流传下来。如果发誓要守十四根本戒,但没有如实去做而破戒,会使业力增长而堕入金刚地狱,以此称为“堕戒”。

金刚乘十四根本戒如下:

1.不批评毁谤上师。

2.不违犯世尊教法。

3.金刚师兄弟间不起纷争,不挑拔是非。

4.对众生不忘失慈悲心,令之离苦得乐。

5.不退失菩提心。

6.不毁谤自他宗派。

7.对因缘未成熟者,不得宣说密法。

8.身体为五方佛五智之本质,不可伤毁自他身体。

9.不偏废“空”、“有”,不怀疑自性法。

10.不与毁谤上师及三宝的人为伴。

11.不于真实法中,自行分别或怀疑。

12.不破坏具善根善信之人。

13.依三昧耶备妥法器及密法所需物。

14.不轻视毁谤妇女,尊重妇女成佛自性。

接受任何灌顶或是密法实修,这十四条根本戒是守戒的重点。阿底峡尊者曾说过,他学小乘时,不曾破任何戒律;学习大乘时,偶尔破戒;学习密乘时,破的戒律犹如天空飘下的雪花,不胜计数。如果连当时全印度最有名的佛教大师都是如此,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

但关键是,尊者说他从来没有跟罪业一同入睡,也就是入睡之前,必定忏悔当天的罪业。同时,他还在怀中放个“曼达盘”,只要破了戒,马上持诵百字明,随后以曼达盘累积福报,等福报增长以后,业障自然就越来越少,不会再犯。

当然,大师的示现是为了让我们警惕,要谨慎守戒。虽然密宗的誓言很微细,但只要随时能提起正知正念,犯了也容易忏悔。小乘的别解脱戒,如果犯了一次根本戒,就像瓷器破碎一样,无法弥补。破了大乘菩萨戒,就像珍宝的制品破了,可以依靠工匠补合一样,可以在上师三宝前重新接受,相对容易;而密乘戒,不但可以在上师三宝前重新接受,也可以依靠本尊、密咒、念修百字明等来忏悔。在所观想的对境前,忏悔并接受灌顶,完全可以清净,这也是密法的殊胜之处。

破戒当然没有功德,但如果真的破了戒,经由忏悔,可以弥补破戒的罪过,这是罪业的功德。因为忏悔后,福报就增长了,如果没有忏悔,福报永远不会增长。所以要记得,修持金刚萨埵百字明或短咒当下忏悔。

所有密法,特别是宁玛巴,在西藏已经是一千三百多年的传承。不是因为传了一千三百多年就有多伟大,而是因为一千三百多年以来,都是以实修为主,这种实修诀窍,造就了非常多的成就者。以实修为主累积下来的经验,在传法方式和内容上,都不是为了让你拥有很多学问,而是教导实修的诀窍,这称为“慈悲诀窍的传授方法”。除非是出家法师,因为负有延续经律论三藏的责任,必须广学经论。

大圆满前行的课程,就是“慈悲诀窍的传授方法”,是以教导如何实修为主,也就是如何将佛法理论,运用在自己的身心上,和一般的佛学理论课程有所不同。所以,希望你们能将所学到的点点滴滴,都运用在实修上。

我们能像过去的高僧大德,成为大成就者,当然最好,如果做不到,和以前的自己相比,至少也要有一点点不同。一匹白布丢到桶子里染色,再拿出来时,即使没有染上相同的颜色,也不可能比以前白吧?学佛一、两年,甚至十年以后,变得比以前更退步、更傲慢、嗔恨心更强时,佛法对自己来讲,就起了负面效果。这不是佛法的错,是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把佛法运用在自己身心上。

每听过一次课程,或是共修、自修之后,总要有一点点改变。如果以前发脾气要持续一个小时,现在减少到五十分钟左右,就表示有进步。当然,最好是不要有这些习气,不过多生累劫的习气, 也不可能藉由几天或几年的修行就完全净除,只能要求一点一滴的改善。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