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必视情绪为对立面
我们大可不必视情绪为对立面。因为当我们和情绪处于对立的境况时,是因为我们看不清情绪本身能量的可转化性。当我们视情绪为必须压制的、可怕的、不可直视的丑陋面时,其实,这本身也让我们和心外之物建立了强大的隔阂,并且依靠情绪的壁垒,把我们自己的心和外境再次对立起来。一切看起来都很坚硬,于是我们的内心出于防御的本能,和情绪对立,和外境对立,层层壁垒。这使得情绪的能量不仅不会被释放,反而会被反弹回来,甚至更为强大。这样,我们会无法看见情绪能量的可塑性和可转化性的,因为我们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不够友好、不够敞开。其实,说情绪本身是具有能量的,也说明了它的不具有实质性。倘若情绪本身有实质性的话,它不会时有时无,也不会时强时弱。我们不是一直处于情绪的发泄状态,但是另一方面,当情绪爆发时,我们又完全控制不了情绪的起起伏伏,那么这就充分说明了情绪本身的空无实质。既然情绪的本身是无实质性的,那就具有一切的可能性,也就是可转化性。因此,当我们学会不和情绪处于完全的对立,而是能欣赏情绪的本质时,我们会发现情绪本身空无实质的本性。情绪是烦恼的具体表现面,而烦恼的根本还是贪、嗔、痴、慢、疑的作用。这也是金刚乘所认为的:烦恼不是实有,也并非不清净,其本质即是清净的智慧。因此,当我们学会不排斥烦恼、不排斥情绪,而是认知它的本质时,可以巧妙地将烦恼的情绪转为道用,将贪、嗔、痴、慢、疑转为五种智慧的种种善巧法门。其实真正的修行,绝对不是一场压制或是敌视自我的战争,而是需要我们用一种“非暴力”的方式,能一览全局地善巧地和“我执”的统领去过招。非暴力的巧妙在于能化敌为友,争取到两方势力,而不是两败俱伤。那么,对于情绪、烦恼的最好处理方式,就是认清其空无实质的本质,将烦恼习气的力量智慧地转化为修心上的助力。这样,不仅不用狼狈地收拾烦恼情绪泛滥后的残局,反而能很体面地做到“与情绪为友”的漂亮收场。
阅读全文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