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护正知「明示圆满修持的余支」
1、真正圆满修持
97.菩萨诸行仪经云无限量其中修心行必修至娴熟
有关菩萨们发了菩提心后的学处行止,在大乘经典中说了无量无边,像六度,菩萨三戒,四摄法等。其中,初学菩萨最主要的是先修心,在没有将心确实修好之前,应好好修持《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修心之行。
98.昼夜各三次诵读三聚经依佛菩提心余堕必清净
初学菩萨发菩提心之后,为了不沾染菩提心戒的根本堕和支分恶作,应日夜各三次,念诵忏悔罪业聚、随喜功德聚和善根回向利他聚的《三聚经》,又称《菩萨忏罪经》。这样念诵并且依止三十五佛、菩萨圣众和自己的菩提心,则堕罪的余支都将清净,也就是说除了违犯菩萨戒的十八条根本堕(国王易犯的五条、大臣易犯的五条、庶民易犯的八条)以外,其余大大小小的全部恶作,都会因为这样念诵《三聚经》,而得到清净。
99.自力或他力何时行何事皆当勤修学经云之学处
无论是自己有自主权也好,或是听命于其它众生也好,行住坐卧任何阶段,不管说法、闻法、思惟、修持做任何事,都依着寂天菩萨集佛经所说写成的《入行论》中所讲的菩萨学处,深信并努力修学。
100.佛子菩萨众毕竟无不学如是之智者无不成福德
一般而言,佛子菩萨们为摄受有缘的徒众,学习五大明中的工巧明和医方明;为折服邪说者,学声明和因明;为能通晓一切,学内明的经律论三藏。除此之外,要是会五小明中的戏剧学,不会不知语言的种类;会韵律学,不会不知颂文;会辞藻学,不会不知词汇名称;会星象学,不会不知数学;会修辞学,不会不知修饰词。像以上所说的十明,没有一样是菩萨不学的,为了利他这些都是需要的,所以要学,像这样学习安住的智者菩萨们,最后连走路、挥手都成为福德之因。因此,要学习一切法,让学得的本领不断增加。
101.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但为众生利皆回向菩提
为徒众们说法、布施财物,直接利益众生;或将自己尽力闻思修、讲学、辩经、著作所得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间接利他也可以。总之,不管是直接或是间接,除了利益众生以外,绝不做其它自利的行为。平常自己行六度、四摄法、菩萨三戒、闻思修等一切善,于当前和未来为了利他要证菩提的缘故,都三轮体空地不断回向。
102.舍命亦不离精通大乘义持守菩萨戒珍贵善知识
修学大乘的学处需要依止具德的善知识。何谓精通大乘要义的具德善知识呢?就是指能令未获菩萨戒者受菩萨戒、已获者受持不违犯、令违犯者能精进于忏悔还净等方法,且亲证甚深空性之见并精通五道十地等广大的论述,不但自己持菩萨戒,也能让其它徒众跟着持菩萨戒。总之,是戒律清净—身语清净;智慧清净—精通教理;慈悲清净—勤于利他,像这样的具德善知识,弟子应依止不舍,纵使舍去自己的身命,也不违背善知识的教导和冒犯其心意。
103.应如祥生传修学侍师法此经及他典应阅得了知
应如何恭敬和依止的方法是出自《华严经》,如菩萨吉祥生童子和吉祥智慧女传中说:「善男子,你以自己作病人想,善知识作医生想,法作药想,勤奋修学作疗病想。」等依止上师的方法修学,应由阅读吉祥生童子传和其它大小乘经典,得知佛所说的依止上师法和声闻的学处,并如法修学。
104.经中有学处故应阅经藏首当应阅读圣虚空藏经
经典中纪录着,未获菩萨戒者受戒、已受戒者受持不违犯、违犯者忏悔还净法等学处,因此应该阅读诸经典,在诸经典中,应当先看《虚空藏菩萨经》。因为在这部经典里,详细说明违犯菩萨戒的十八根本堕和违犯时忏悔还净的方法。
105.学处集要论务必再三读其中详广示何故恒需修
为什么菩萨们要恒常修持呢?在寂天菩萨他自己写的《学集论》中有详细的说明,因此,务必一再阅读这部论典。
106.或时阅精简一切经集要龙树二论典亦应勤阅读
或者,有时也要阅读比《学集论》更简要,由寂天菩萨集自大乘经典的《经集论》,此外,圣龙树着的《学集》和《经集》二部论典,也应该勤于阅读。
107.经论所未遮皆当勤行持为护世人心实行所见戒
总集佛经要义的《学集论》和《经集论》中,所没有制止的菩萨学处,都应彻底行持。总之,为了防护世间人不信之心,凡是在《学集论》和《经集论》中所见到的菩萨学处,都依其义如实行持。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