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法:集谛

明旸法师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18:56

集谛:是三界内的苦因,集意谓集聚,把见惑八十八使,和思惑八十一品的烦恼,统统集聚起来而成业因,随业感报,所以招感苦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的苦果。见惑就是由知见方面所产生业因。见惑是以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的五利使为主体。

什么是五利使呢?一、身见:众生因为有了身体,所以就有我见的生起,然后就会产生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的四种烦恼心,这叫做身见。

二、边见:就是有了我,所以就产生了断见或常见二种边见,断见认为我们人死后,魂归于地,什么都没有了,一灭永灭了。常见,认为人死后,今生是做人,来生也会做人,生生世世都做人,永远不变。不管是断见,不管是常见,都会使我们众生做出种种恶业的,故称边见。

三、邪见:指反对因果,不相信佛法僧三宝。

四、见取见:指非果计果。外道所修种种无益的苦行,取着我见、边见、邪见,未证圣果,妄执已证。

五、戒禁取见:指非因计因。外道所修种种苦行,如持牛戒、狗戒、食草、投灰等。错误执着修此苦因,可获最上涅槃妙果。

五利使的功能,起惑力量大,造业受报速度快。

见惑有八十八使,是以三界四谛来分配,是以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一界各有苦、集、灭、道四谛,每一谛各具小使多少不同。

欲界:苦谛具十使,集谛具七使,灭谛具七使,道谛具八使,一共具足三十二使。

色界:苦谛具九使,集谛具六使,灭谛具六使,道谛具七使,一共具足二十八使。

无色界:苦谛具九使,集谛具六使,灭谛具六使,道谛具七使,一共具足二十八使。所以三界四谛合起来总共具足八十八使的见惑烦恼。

古人对八十八使,作有一首偈子:“苦下具一切,集灭各除三,道除于二谛,上二不行嗔”。思惑是由思想方面所生起的业因,是以贪、嗔、痴、慢、疑五钝使为主体。

五钝使:一、贪心,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或者是财、色、名、食、睡五种可欲环境,生起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二、嗔心,对违背了我所贪爱的欲境,生起嗔恨心、愤恨恼火。

三、痴心,是痴迷无知,不懂事,不明理,事理不明白,是非不辨别,糊里糊涂,昏昏扰扰,做诸恶业。

四、慢心,指目空一切,眼下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

五、疑心,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妄生猜疑。对一切事物心怀疑虑,妄生烦恼,是非纷起,做诸恶业。五钝使的功能,起惑力量弱,造业受报也慢。

思惑共有八十一品,是以三界九地来分配,欲界的五趣杂居地,具足九品。

色界的四禅天:一、离生喜乐地。二、定生喜乐地。三、离喜妙乐地。四、舍念清净地,每地各各具足九品、四九合成三十六品。

无色界四空天:一、空无边处天。二、识无边处天。三、无所有处天。四、非想非非想处天。每一天各各具足九品,四九合成三十六品。这样三界九地,总共合为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烦恼。

依惑造业,随业受报,这就是佛教所讲如是因,如是果,因果轮回的规律,这叫做集谛。

摘录自明旸法师《佛法概要》——「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