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拾我们情绪泛滥的残局
基本上,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在和我们的情绪作斗争,这好像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功课一般。其实大家可以仔细想想:忙碌的每天,到底几分钟是有心神安宁的感觉呢?真的很少。我们的心念就像火车飞驰一样,感觉没有停歇的时候——除了心念的四处飞奔外,就是在和我们无止尽的起心动念,以及各种情绪作斗争,几乎每天、每时、每刻、每秒都是这样度过的。
我们大家都会有觉得情绪即将崩溃的时候,每个人,无论是谁,都有过撕心裂肺的痛,或是狂躁不安的经历,也有过开怀大笑以及愤世嫉俗般愤愤不平的感受,无一例外。所谓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等,只要是用来形容情绪波动的感受,我们都有过切身的体会。
我们不能否认,大多数人确实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也没有欣赏情绪的“雅兴”,只有被情绪牵着走,无有头绪地任其摆弄。我们厌恶情绪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也厌恶遇事遇人被牵动时的情绪不自控。我们无奈于情绪的摆布,想去压制,可是反而感觉会变本加厉地爆发出来。很多时候,我们会懊悔情绪不自控时的难以收场。其实,很多时候被情绪所破坏的,不仅仅是场面的尴尬、人心的受伤,更多的则是情绪不受控的当下,人会陷入无限懊悔和无奈之中。
情绪于我们,很像是一个“紧箍咒”,怎么样也挥之不去,无法摆脱,越是用力挣扎,反而被捆绑得越紧。很多时候,我们和情绪之间是完全的对立,但是又受制于情绪的控制,束手无策。
为什么情绪的作用力会这么强大,而我们的自控又显得如此乏力呢?因为我们不能很自如地处理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我们把情绪视为“敌我两方的势不两立”,而且是完全敌视地看待情绪,那么,情绪的作用力一定会大于我们的“敌视”作用力。因为在视情绪与我们水火不容时,启动的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我执”和“二元分别”的心念。当“我执”的分别念被强烈撼动时,五蕴当中的“行蕴”和“识蕴”就开始像捍卫“我执”的护卫一般,作用力变得更为强大。因为我们和情绪处于了对立面,那么五蕴的作用启动时,就像是最高的“统治权力”受到了威胁一般,会加强它的防御。所以,我们对立的不单单是情绪的本身,而且是和我们强大的五蕴体系所呈现的“我执”及“二元分别念”的再次对立。这会是个死循环,也不是善巧处理情绪的方式。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视情绪为对立面。因为当我们和情绪处于对立的境况时,是因为我们看不清情绪本身能量的可转化性。当我们视情绪为必须压制的、可怕的、不可直视的丑陋面时,其实,这本身也让我们和心外之物建立了强大的隔阂,并且依靠情绪的壁垒,把我们自己的心和外境再次对立起来。一切看起来都很坚硬,于是我们的内心出于防御的本能,和情绪对立,和外境对立,层层壁垒。这使得情绪的能量不仅不会被释放,反而会被反弹回来,甚至更为强大。这样,我们会无法看见情绪能量的可塑性和可转化性的,因为我们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不够友好、不够敞开。
其实,说情绪本身是具有能量的,也说明了它的不具有实质性。倘若情绪本身有实质性的话,它不会时有时无,也不会时强时弱。我们不是一直处于情绪的发泄状态,但是另一方面,当情绪爆发时,我们又完全控制不了情绪的起起伏伏,那么这就充分说明了情绪本身的空无实质。既然情绪的本身是无实质性的,那就具有一切的可能性,也就是可转化性。因此,当我们学会不和情绪处于完全的对立,而是能欣赏情绪的本质时,我们会发现情绪本身空无实质的本性。情绪是烦恼的具体表现面,而烦恼的根本还是贪、嗔、痴、慢、疑的作用。
这也是金刚乘所认为的:烦恼不是实有,也并非不清净,其本质即是清净的智慧。因此,当我们学会不排斥烦恼、不排斥情绪,而是认知它的本质时,可以巧妙地将烦恼的情绪转为道用,将贪、嗔、痴、慢、疑转为五种智慧的种种善巧法门。
其实真正的修行,绝对不是一场压制或是敌视自我的战争,而是需要我们用一种“非暴力”的方式,能一览全局地善巧地和“我执”的统领去过招。非暴力的巧妙在于能化敌为友,争取到两方势力,而不是两败俱伤。那么,对于情绪、烦恼的最好处理方式,就是认清其空无实质的本质,将烦恼习气的力量智慧地转化为修心上的助力。这样,不仅不用狼狈地收拾烦恼情绪泛滥后的残局,反而能很体面地做到“与情绪为友”的漂亮收场。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