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做的功德是他们的,我们现在做的,才是自己未来要用的

现代佛法和生活故事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0年09月29日 星期二 14:33

佛陀所说“因财而得七大功德”,包括建造精舍、建造藏经阁、建造僧人住所、供僧、饥荒时期作布施、照顾久病之人、给远来者提供庇护饮食等等,前面四种是上供,后面三种是下施。其中建造精舍、造佛像、印经、供僧等等的上供,基本上我们这一生都参与了。

精舍,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大到寺庙的讲经堂,小到平时共修的地方,都称为精舍。藏经阁,是供奉佛经、佛像或佛塔的地方。供僧,是供养出家众衣物、安居的处所、食物等等,这些功德都非常大。因为出家众是我们的所依,是佛陀的摄政,是佛陀的代言人。佛法慧命的传承,就是依靠一代又一代高僧大德,才能延续到现在,我们也才会有被度化的机缘。

我们小时候,昌列寺只剩下四周的墙壁,大殿是仓库般的铁皮屋,周边是一片荒野,像个废墟一样。从山下到山上,也没有大马路,只能走崎岖的小路。

老上师来了之后,因为讲的是康巴藏语,和讲嘉绒藏语的我们完全无法沟通,于是他老人家从天、地、草、人……等单字开始,再一句一句,教会我们听懂康巴藏语,为我们剃度,为我们讲授佛法,建立起佛学院的学修制度。如果没有老上师的慈悲与耐心,就不可能培养出这么多的高僧大德,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居士跟随,学习佛法。

老上师还没来之前,我们都在埋怨——为什么要有文化大革命?为什么神通广大的护法不把寺庙守护好,让造反派拆了寺庙呢?直到老上师告诉我们:“被毁坏的寺庙是之前盖的,功德属于当时盖的人。现在必须重新盖,这样就有机会累积福德,否则你们的福报要从哪儿来呢?”这真是当头棒喝,从那以后,我们知道功德必须抢着做,别人做的是别人的功德。

所以,重建昌列寺时,没人偷懒,大家都努力去做。当时我们这群小喇嘛,最大的只有十九岁,年纪小一点的是十二三岁,七八岁的还有一批。为了盖八大佛塔,每个人背着七八十斤重的水泥,走崎岖的小路扛上山。老庙的木窗是在山下先做好,用的是湿木材,非常重,而且都比我们还高,但老喇嘛要我们两人一组,用一根木棍左摇右晃扛上来。

盖寺庙的大木头又粗又长,也是湿的,一根都有两三百斤重,也是我们走到十五六公里外的森林中,一步一步扛来的。山路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加上落叶很多,地面很滑,就算空着手走起来都很困难,何况扛着那么大的木头往山上走,尤其下大雨时,沿路的泥浆快淹没到膝盖,更难走了。

我们六个人或八个人一组,年纪小的在前面,用绳子捆住木头往上拉,年纪较大的在下方扛着,摇摇晃晃往山上慢慢走,蚂蚁搬家都比我们快一点。先从下方的森林运到山上,暂时放着。之后,我们会在天色还没亮时,扛着小轮车,走十五六公里上山,再推着木头送回来,到的时候都中午了。吃完午饭,下午两点上课,等大师兄讲完课,又去背石头,直到傍晚才能吃饭。

虽然这样劳动很辛苦,但我们心生欢喜,因为可以消业,同时也累积了大量功德。前人做的功德是他们的,现在我们做的,才是自己未来要用的。所以,我现在常跟佛学院的堪布们讲,有时要让喇嘛们也做点事,让他们有机会消业。居士上山来做义工也一样,把寺庙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消业也累积了功德。

之前,在兴建佛学院时,我曾跟一些经济较差的老居士说:“你下次买菜时,省一点钱,慢慢凑个一百块给我。做什么用呢?帮你买一颗石头,用来盖佛学院。”佛学院是僧众闻思修的地方,就算只捐了一块石头,就具足了财布施和法布施,功德还会不断增长。所以,自己捐的钱少,不必觉得寒酸或没面子,就算真的没钱,但随喜别人一样有功德。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