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尽心,少埋怨,善待生存的

社会环境

爱之心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15:22

社会的包容性是可以赋予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和发挥动力实现价值的温床,当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循环的规则,也是有它一定的要求和约束性的,在其中每一份子的价值如何兑现,还是要看每个人自身的福报和因缘的。但可惜,很少有人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现代人每天被负面新闻包围,有些人会感到压抑和担心。担心社会的不良风气,担心人心的腐化堕落,担心自己和家人会受到影响,然后开始普遍忧国忧民。

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大众会更多关注精神方面的需求。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国、爱社会的心,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多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奉献,少一些埋怨和不必要的担忧,环境风气就会越来越良善,这一切都要靠我们共同努力去营造。

俗话说:物极必反。当事物发展到达某个顶端时,一定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转了一圈,还会回来。这就跟海浪一样,有起有伏,能上能下,事实上并不是很可怕。可怕的是,思想停留在原地,不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比如追求物质金钱,现在的人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发财。

但是对物质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很多人就这样一直追求名利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多少人懂得停下来,说声“知足”,回头看看,寻找的这一路中,财没求到,自己却失去了很多的东西。

一味坚守对物质追求却不重视思想发展的人,往往越来越冷漠,在他们心中,物质的得失是成败的关键,有钱才能任性,才能骄傲。可事实是,你到了一个高度,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爬得越高,也可能摔得越狠。

那些懂得不时反省自己的人,会重视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设,在波浪翻滚中,找到一种平衡,他们往往经历的是小风小浪,不会遇到人生的狂风暴雨。

人要学会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感恩,要学会充满信心的看待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很多人会对社会的贫富差距怨声载道,还埋怨国家的人口过多。但是,每个人的所得都会和自己的付出相关,很多光鲜生活背后的人们,也承受着很多人没有面对过的经历和压力。我们不能独断的用数字来评定。

看看国内的富豪榜,更替得也很快,上过榜的人,有些大家还来不及认识,好像一个浪打过来,他们就消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等在后面,城市的一批,还有乡下农村的一批,没有富起来的人是大多数,他们等着“乘风破浪会有时”,他们没有前面那些人的经历,岁月的巨轮会推着他们往前走,直到他们消失,新的一群人出现。类似这样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可以用佛教里讲的轮回观去理解。

西方国家,人口有限,当贫富差距到了某个层次的时候,必定会停下来往后退,因为后面的冲劲不足了,没有多少人起来推这个轮子。而我们国家人很多,这么大体量的人群推着社会往前发展,就这样一直滚动下去,这就是人多的好处,人多力量大。所以,大家不用太过担心,首先要让每个自我的观念和意识能积极、乐观起来,去无私奉献。

我国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会因为城市化得完全失去自我。假如这个世界真的变成只有一个民族和社会形态,那也没什么不好。依照佛教的思想,山川、江河、万事万物本来就应该是没有主人的,谁都不应该认为“这些”就是我的,本来一切资源都应该由众生共同享有,只是在利用资源方面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这不只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问题,也包括各个省、市、城市与农村。生活在山里和城里的人们,他们对山川江河的情感本来就不一样。

另一方面,有一种文化软实力在维持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脉,那就是宗教信仰。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不太平,这不全是因为民族问题,而是上升到宗教问题。西方宗教几乎已经斗了两千年,到今天还在斗,很多表面上打来打去的问题,后面往往有两种宗教势力的相互竞争。

佛教,在世界宗教的大家庭里,一直坚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永远起到调停的作用,佛教这点真是挺好的。因为佛教徒愿行慈悲,所以2500多年来从未发动过一场战争。

随着时代的流转与变化,这股暖流能不能把宗教里坚硬的石头都软化成鹅卵石?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我们国家的这片土地上,我觉得是可行的,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民族间的仇恨与纷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宗教间也从没产生过彼此仇恨的心态。

只要大众齐心努力发愿,爱国,尽心,少埋怨等等,常怀无私、慈悲,坚持正能量,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愿诸众生得解脱,圆满无上大菩提。

登录 个人
中心
退出
登录